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姜夔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姜夔是耿介清高的雅士,浪迹江湖、寄食诸侯,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与周邦彦一样,姜夔也长于自度曲,“鬲溪梅令”就是作者的自度曲,可能暗寓“好花”被溪水阻隔、望而不见的意思。双调四十八字,全宋词中此调没有第二首。这首词前面有一小序“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这一年同时作《江梅引》,也有一段小序:“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二词皆以梅名调,都是怀念合肥情侣之作。词作是这样的: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爱情是词中不灭的主题,这也是一首恋情词,但与北宋的恋情词却很不同。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姜夔的恋情词,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给人以新的审美情趣,这也许是姜夔的重要贡献之一。说这首词为雅致的恋情是不为过的,因为自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但至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高雅你,被奉为雅词的典范,这种审美情趣与心态是高读吻合的。
“好花不与殢香人。”中的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纯然口语而一往情深。殢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共惜花人,实际上是借花写出自己的遗憾,似是轻描淡写,但却富有哲理,具有典型的哲学意蕴,也揭示了“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的悲剧性。“浪粼粼”“浪粼粼”,指梅花所傍的湖水,暗指因水而将自己与花相隔,乃至只能对花徒然遥望,无法近身,暗合&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