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5中考作文辅导:作文复习方法》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阅读!
中考作文复习的方法
中考作文的复习,主要从审题、立意、拟题、材料、结构以及语言6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来谈谈作文的审题。
1.认真审题。
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指出,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总的精神是中考作文试题开放度加大,给考生以更多的选材、立意、选择文体、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不等于写作时不用审题,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自由发挥,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随意编造。
应考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清题意,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的要求。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照正确的方向展开,有些同学就是由于中考时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相反,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有文章符合题意,一般都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辨别作文命题形式。
辨别作文命题形式就是辨别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如果话题作文是独体词的形式,例如“责任”、“把握”、“幸福”、“感动”等等,就很好把握,但有些话题作文也会给考生提供话题材料,或提示性的语句,就很容易与材料作文混淆起来,因此,审题时首先应辨别清楚作文命题的形式,
考生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首先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考,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和题材,阐述真情实感;而材料作文正好相反,它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其次,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学生个性,只要围绕所给话题即可,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而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材料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
区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一个较简捷的方法,即认真阅读题干,话题作文的题干多有“阅读以上文字,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的提示语,而材料作文的题干通常是,“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②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栏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及一些特殊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考生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看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例如,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的要求是: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还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以上要求可以说是具体的明确的,但在实际考试中仍有考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要求不要对材料进行扩写、续写和改写,而有些考生在考试中就将材料进行了扩写、续写和改写,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2.正确立意。
审题完毕,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正确。
中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是思想感情健康,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二是要鲜明。
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糊,模棱两可。
三要力求新颖、深刻。
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求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个性化。
材料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求认真读懂材料,在透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材料的精髓,提出准确的立意,如果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就会造成立意的失误,导致作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跑题。
那么怎样从材料中确定正确的立意呢?
一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去重点分析,从中挖掘准确的立意。
二是多角度立意。再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点去写。
我们以下面的一则材料为例。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一些东西?”出乎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认真阅读以上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