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菊花会”,招待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而11月3日还是日本人的“菊花节”。
菊花不仅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毒气体与粉尘。这一点恐怕就更不大为人所知了。
(选自《中学生优秀作文》2003。9作者:杨阳)
[例文点评]
这是一篇以菊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它全面介绍了菊花的名称、用途、品种、移植等,引经据典,翔实准确,新鲜有趣,让读者从中了解到许多有关菊的知识。
[例文参读]
菊展
转过铁影壁,我走进北海植物园。这里正举办“北京市首届菊花竞展”。
一进门,眼前是另一番景象:花园里,各种色彩和形状的菊花竞相开放,它们似乎在向每一个来者微笑。我不禁想起前人的吟菊诗“飒飒西风满院栽”。在这深秋季节里,菊花伴随寒冷开放。
来到第一展室,这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一排淡紫的“绝代佳人”放在前面;后面的圆球状、耀眼的“光辉”、“墨荷”显出一副庄重之色;“追鱼”像个娇贵的小姐,浅紫而微黄的小脸上,露出矜持的神气;那盘开着大朵粗瓣懒散地倒垂下来的菊花,像个懒姑娘把长发松散在肩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懒梳妆”。在这一展室门口,有两盆半人多高的墨菊。这两棵粗壮的墨菊,巍然挺立在那里,俨然是两名哨兵,守卫着它的兄弟姐妹。
走进最大的一间展室,只见衣冠鲜丽的古人正在那里赏菊吟诗。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红楼梦》里“潇湘魅咏菊花诗”的造型:坐在书桌旁执笔沉吟的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自然是“无事忙”宝玉了,后面一位是“蘅芜君”宝钗,另一位大概是史湘云。几个人各具神态,置身于菊花丛中,真可谓情景交融。使人不禁想起林黛玉《咏菊》诗中“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的名句来。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