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3 [2011-10-0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
《三峡》教案2 [2011-10-03]
执行人:盐亭县来龙初中 王永明 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三峡》教案1 [2011-10-03]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
《三峡》备课笔记 [2011-10-03]
一、课文悟读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注: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
《春》重点难点指导 [2011-10-03]
1.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2.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一) 读中导1.听朗读录……
《春》教学方法指导 [2011-10-03]
1.示范朗读全文(亦可指定学生示范朗读),朗读前先向学生说明本文分“盼春”、“画春”、“赞春”三个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何分段。读完后即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先弄清楚三部分的结构。2.第二部分“画春……
《春》的比喻 [2011-10-03]
《春》的比喻运用也非常有特色。首先是作者善于把比喻、拟人相结合,不仅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准确、传神,富有情趣。如写春回大地[注: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
《春》的音乐美 [2011-10-03]
《春》的音乐美突出的表现在轻音字和儿话韵的运用上。通过轻声字、儿话韵的运用,声调、词语的调配,句式的变化,形成了轻松明快的旋律,和谐流畅的节奏,饱含着一种音乐美。如文章开头就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
《春》第二部分分析 [2011-10-03]
《春》的第二部分(第三到第六段),极写春的情状,却不着一个春字,但句句又都在绘春景,状春态。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从不同角度,将细致观察和细心体验的结果,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来。虽调动描写多种方法,从不……
《春》教学反思 [2011-10-03]
南京市花园中学 fuxisi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注: 比喻激情高涨。],跃跃欲试[注: 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
《春》课堂实录1 [2011-10-03]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nbs……
《春》说课稿1 [2011-10-03]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
《春》之美及其审美教学初探 [2011-10-03]
新城初中 陶建立摘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把审美……
《春》教案6 [2011-10-03]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nbs……
《春》教案5 [2011-10-03]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
《春》教案4 [2011-10-03]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春》教案3 [2011-10-03]
[教学目标及重点] 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n……
《春》教案2 [2011-10-03]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nbs……
《春》教案1 [2011-10-03]
教学目标:一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二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1 [2011-10-03]
武进剑湖中学 周云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n……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2011-10-03]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中的…。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 这首脍炙人口[注: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
《水调歌头》教案1 [2011-10-03]
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 [2011-10-03]
第一课时 时间: &nb……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 [2011-10-03]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 [2011-10-03]
《诗词曲五首》 学习本文,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三、识记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四、背诵……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 [2011-10-0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 [2011-10-0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 [2011-10-03]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 [2011-10-03]
南川市第三中学课时教案·八下语文授课时间第6周 星期五 2006年3月24日总第30课时课题25、诗词曲五首(1)课型诵读·点拨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 [2011-10-0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 [2011-10-03]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案设计扬中市丰裕中学 徐菊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 [2011-10-03]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重点和难点:1、 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2、 &……
《十五夜望月》诗歌鉴赏 [2011-10-03]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
《本命年的回想》课堂实录1 [2011-10-03]
东台市廉贻镇中学 教者:吴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 &nbs……
《端午日》课堂实录1 [2011-10-03]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缪爱国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招热情;2、了解湘西端午习俗;3、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
《端午日》教案4 [2011-10-03]
江苏大丰沈灶中学 陈继军 该教案是本人获大丰市东南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教案(一)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
《端午日》教案3 [2011-10-03]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2、……
《端午日》说课稿 [2011-10-03]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
《端午日》教案2 [2011-10-03]
教学目的: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nb……
《端午日》教案1 [2011-10-03]
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