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戏剧知识。
2、理解剧情结构,把握其戏剧冲突。
3、以人物唱段、道白为基点,分析人物形象。
4、分角色朗读演唱。
教学重点:
1、理清结构,把握戏剧冲突。
2、以唱段、道白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戏剧主题。
2、理解戏剧冲突体现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把握词语的读音:
掸净 凶横 斗篷 瞭望 沙家浜
拌嘴 蛇蝎 荒谬 篦子 拢共
交差 不卑不亢 风声鹤唳 恍然大悟 晕头转向
2、熟悉剧情,感受人物形象,分角色表演(课前让同学们精心准备,第二节课表演)。
(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老大爷、少妇、老大娘、沙奶奶、刘副官、沙四龙、赵阿祥、王福根、刁小三、少女、群众)
3、分析:三个主要人物各是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阿庆嫂:
刁德一:
胡传魁:
4、分析人物语言,理解弦外之音。
例:“这回来了,可得多住些日子”——虚为热情好客,实为摸底。
“哎,这个女人是司令恩人,不寻常。”——怀疑,暗示又不冒犯上司。
学生讨论结果:
二、分组展示,各组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集体讨论后,由一名代表讲解,并由组长和组员负责答疑。
三、问题探讨 :
京剧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的?
四、课外拓展:了解有关京剧艺术的行当及唱腔
五、作业:
1、戏剧是与 、 、 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 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 、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 ,反映 。
2、京剧是中国 最大的戏曲剧种。形成于 ,流布于全国。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京调、平剧等称谓。主要腔调有 、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3、京剧的唱腔:二黄和西皮是其主要的声腔。京剧的 泛指其节拍和节奏形式。板眼形式就是节拍形式,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
六、课外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附:活动目标:
1、欣赏名剧,理解剧情内容。
2、知道三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尝试用各种颜色来代表剧中的人物。
3、感受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活动准备:
1、熟悉故事《沙家浜》。
2、影片《智斗》选段。
3、课件、相应的名字卡片;各种颜色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智斗》。
1、完整欣赏戏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戏曲。
(1)、这一部影片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京剧)
(2)、和传统的京剧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现代京剧)
(3)、戏曲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4)、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分段欣赏。
1、欣赏戏曲的前半段“这个女人不寻常——我必须察言观色将他防”
(1)、三个人在剧中的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学生模仿)
[1] [2] 下一页
(2)、三个人有对话吗?
(3)、这一段主要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胡传魁、刁德一带领了忠义救国军回到了沙家浜,他们想知道共产党的伤病员都转移到什么时候地方去了,于是来到了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刁德一想试探阿庆嫂是不是共产党,而阿庆嫂同时也在试探他们俩是不是真的想打日本鬼子。于是,就在春来茶馆展开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斗争。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这三个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剧中各自的表情、动作、还有他们一人一句唱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知道他们在为下面的试探作准备。
3、欣赏戏曲的后半段。
(1)、这一次他们有对话了吗?
(2)、是谁和谁的对话?刁德一为什么要和阿庆嫂对话?胡传魁怎么没有说话呢?
(3)、阿庆嫂的表现如何?有没有被他们发现不对的地方?
教师小结:因为阿庆嫂救过胡传魁的命,所以胡传魁对阿庆嫂是感恩不尽,非常的相信她,但是刁德一怀疑阿庆嫂是共产党员,想通过试探从她的口中知道伤病员躲藏在什么地方?可阿庆嫂很聪明,她并没有上刁德一的当,刁德一的问题被她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回答过去了。
二、讨论: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各是什么样的人?
1、教师小结:阿庆嫂——沉着、勇敢、机智、灵活,是一个英雄;胡传魁——愚蠢、残暴,是一个草包司令;刁德一 —— 狡诈、凶狠、阴险,是一个汉奸。
2、出示颜色卡片进行匹配。
三、结束。
收集服装、道具,下次一起来表演智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