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沙家浜 (1 课时)
专业科:
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班级:
设计人:
审核人: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沙家浜
学习重点
戏剧的基本知识、人物形象、人物语言赏析
学习难点
潜台词的含义
学习流程
一、练习反馈(5分钟)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掸净 凶横 斗篷 瞭望 沙家浜 拌嘴 蛇蝎 荒谬 篦子 拢共 交差 榔头 不卑不亢 风声鹤唳 恍然大悟 晕头转向
2、文学常识:
《沙家浜》的体裁是 ,前身是沪剧《 》。 作品由 执笔,这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 戏剧。
二、知识链结(10分钟)
简介戏剧知识:
(一)戏剧定义:
戏剧是与 、 、 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 、 、 、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定义要点:
1、我们说的“戏剧”实指 (戏剧文学)
2、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二)戏剧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戏剧本身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幕到另一幕,一场到另一场,也许一晃就是十年二十载,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转一圈,就可以表示他从福州来到了北京,他在舞台上把剑一挥,也可以表示他指挥了千军万马,尽管我们观看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所以演出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因此,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a、什么是戏剧冲突?
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体现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性格冲突又因为人物个性、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和采取的态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生命。
b、戏剧冲突与社会矛盾的联系和区别:
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矛盾,又比社会矛盾更集中、更尖锐、更激烈。它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
鉴赏剧本,首先要了解剧本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从而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
3、戏剧语言包括 (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和 。
“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2)人物语言:包括独白、旁白、对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如今,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镇养伤。他们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鱼水之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郭建光对地方党政干部作了反扫荡的布置后,率领伤病员暂时隐蔽在芦苇荡里。在消息隔绝、粮缺药尽的艰苦环境中,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排除万难,力争主动,坚持待命,像暴风雨中的青松一样挺然屹立。沙家浜镇的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开茶馆为名,实际上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当初胡传魁刚出道时,遇日本皇军追杀,幸得阿庆嫂救他一命。如今,阿庆嫂利用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地与他们进行了斗争,并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协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18个伤病员安全转移。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脱险后,胡一刁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和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斥敌人,阿庆嫂乘机了解敌军司令部虚实。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三、交流提升(20分钟)
1、分角色朗读。
2、理清人物关系,介绍人物身份。
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阿庆嫂:
刁德一:
胡传魁:
2、赏析阿庆嫂智斗的语言艺术:
党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的公开身份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当伪“忠义救国军"的“参谋长”刁德一解到阿庆嫂曾经在日本兵的面前救过伪“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磊的命的时候,他便假惺惺地“称赞"阿庆嫂“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怎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阿庆嫂是如何巧妙岔开的?
刁德一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抓住陈庆嫂“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句,追问阿庆嫂:“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又是如何回避的?
刁德一贼心不死,他企图向阿庆嫂打听新四军伤病员的去向。当阿庆嫂说伤病员都走了,日本鬼子“扫荡了三天也没找见的时候,刁德一就阴阳怪气地说:“日本鬼子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这么大的沙家浜,要藏起个把人来。那还不容易吗?”他还用当年阿庆嫂救胡传魁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阿庆嫂又是如何智斗的?
3、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具体总结:
阿庆嫂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爱憎分明、勇于斗争
刁德一猾 :阴险毒辣、刁滑奸诈、居心叵测、诡计多端
胡传魁蠢:粗鲁愚蠢
四、巩固检测(5分钟)
背诵默写让刁德一评价阿庆嫂说话滴水不漏的唱词。
五、拓展延伸(5分钟)
这场智斗戏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戏剧功力和文学造诣,该场戏矛盾冲突尖锐,奇峰突起而扣人心弦,对白更是充满智慧的“双关语”,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戏剧小品,春节晚会更是出现许多经典台词,请同学们谈谈2011年春晚最给力的经典句子并进行赏析。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