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一、
回忆,有对童年的回忆,有对往事的回忆,还有对社会历史的回忆——即深沉反思。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文章,它是回忆性的文章,那是哪一方面的回忆呢?
二、
1、
①、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
②认识下列字词:
堕
2、课文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记叙文有六要素,此文中叙述的这件事的六要素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三、
1、
①“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动作神态描写,小半日——爱风筝)
②‘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动作神态描写——爱风筝)
2、过这些,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弟弟?(天真、可爱、弱小)
四、
1、
2、
⑴了解此事的始末
弟弟做的事:
拾枯竹
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竹骨,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装饰着将要完工了(聪明,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看见我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弱小可怜)
我的行为:
“忽然想起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似的,便跑向------推开门发现了他”(监管弟弟)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不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于是傲然走出——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心里、动作描写——专治蛮横、残暴的兄长)
总结
兄长:长、强大、专治、蛮横、残暴
五、
1、 我想去讨他的宽恕,“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为什么弟弟全然不记得了,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对待别人阻止自己做自己最喜爱的事,如果弟弟坚持自己是对的,他会忘记得一干二净[注: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吗?
答:弟弟很可能认为哥哥是为自己好,哥哥做的是对的。弟弟也像我一样,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全然忘却,并不恼恨哥哥的如此行为。
2、那他们的所谓的“出息”又是怎么样的呢?
答:文章写于1925年,所以故事就发生在这以前很多年,在那时的封建社会里,所谓的出息就是学而优则仕[注: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升官发财之类的吧。
所以我的如此行为和如此观念是被社会同化异化的结果,弟弟也步我后尘。我也是受害者,并在不自觉中成为封建社会的帮凶,所以“我的悲哀”无可把握。
3、
读第一段和末段:
⑴、象弟弟一样的孩子可以被扼杀,但能永远被子扼杀吗?在春天还有孩子放风筝吗?
答:北京的冬季财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这处有一二风筝浮动。
⑵、末段,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弟弟和我谁爱春天?谁害怕春天?
读一段及末段
春天:“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注: 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春日的温和。”
冬天:“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弟弟——春——新生事物
我——冬天——旧事物
总结:在这故事中,我们读出:新生事物,一如我弟弟,弱小,是很容易被扼杀的,被改变的;
像弟弟一样的孩子可以被扼杀,但不能永远被扼杀。看: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冬天终将挡不住春天的到来!旧事物必将为新生事物代替!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