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作检测题目,通过检测,明白自己已经懂得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已经懂的展示在黑板上,不懂的在课文上做标注。利用反复朗读重点段落及相关内容的方法解决。
2、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觉到的美。
3、巩固练习比喻拟人知识,初步体会类比和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作者梁衡是山西著名作家,临汾霍州人。有多篇写山西的好文章选入中小学教材。练习册上的《清凉世界五台山》2005年是山西省中考阅读题目。梁衡的文章以后我们要多学习一些,因为我们是山西考生,我们极有可能在考场上再次见到梁衡。
三、认真阅读课本,依据测试题目快速采集知识点,完成检测题目,时间15分钟,各组有条理的在黑板上展示题目,在本子上做的同学把不理解的勾画标注出来。
1、从题目及及课前导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夏是夏天,感是( ),作者不但感觉到了夏天大自然的( )和人们( )的情状。还体验到了夏天来临万事万物的( )之美,夏天色彩( )之美,夏天旋律( )之美,更体验到人们( )之美。
2、课文的核心段落(2、3、4)段每段都有一个关键句,可能在段首、段中、段末。例如第一段,写了许多事物像水沸腾那样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的关键是( )。
3、第三段主要写了夏天的色彩是( )的,这个金黄不同于春之绿,也不同于( ),原因是夏正当( )之间----收获之已有( ),往大处说是一个承前启后[注: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的旺季,并用事实解释了这个观点,收获之已有具体指的是( )
已收获而棉苗、高梁、玉米、瓜秧在暑气的蒸腾下( )地生长。
4、第一段写夏天的旋律是( )( )( ),这句的特殊之处是它不是三个词语各对应一段,而是都对应在了第四段。作者在赞美时不仅赞美了夏天景色之美,更赞美了人们的劳动之美,因此提前强调了第四段这个重点。写夏天这个紧张旋律时,地点写到了( )和( ),时间写到了( )和( ),事物上写到了收完( ),继续( )。这是一种景美之后的人更( )。
5、类比是比喻的一种,比的不是一种事物像另一种事物,而是一类现象像另一类现象。例如第2段中用我们所熟悉的水开的现象来比喻夏天来了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比喻之美。用:炉子上的一锅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来比喻……的过程。例如:
山坡上的( ) 经过春末夏初的变化终于长成( )
( )淡淡绿烟 经过春末夏初的变化终于凝成( )
轻歌曼舞[注: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的( ) 经过春末夏初的变化终于换成( )
( )的太阳( )
麦浪经过春末夏初的变化终于开始( )
( )地写出了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春末夏初的变化终于酿成一种磅礴之气的过程。
四、研习主要段落(2、3、4段),通过教师范读、反复朗读重点段落的方法继续再做不会做的题目,剩下的班级或者老师交流讨论。
五、看阅读材料,作课后三题以及练习册上的《清凉世界五台山》。
那两道素质教育考察的好题
-------05年中考语文阅读题分析
2005年中考试题中的两道阅读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考察的好题,在试题中融入了社会性、经济性、人文性,对培养学生了解山西、关注山西、热爱山西、为山西的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想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道阅读试题一是介绍山西全国闻名的特产山西老陈醋,一是介绍海内外著名的名胜古迹五台山。在介绍山西老陈醋的过程中谈到了山西是醋的故乡,山西的醋是调味之首,还是人体健身佳品,在食用方面,它能够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在医疗方面可以入药,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的功效。使人更好地了解山西醋、尝试山西醋、相当于做了个很大的活广告;在介绍佛教胜地五台山的过程中,可写的东西很多,佛教、寺庙、和尚、游客,但作者却另辟溪径写的是“清凉世界五台山”,从五台山树多、水多、山势高三个方面阐述五台山除了佛教圣地、旅游圣地外还是避暑圣地的鲜为人知的事实,让人更多地了解五台山;在介绍时还谈到了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谈到了山西的“汾酒”,为把山西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做了很好的努力,有效地推动了山西经济的发展和潜在发展。
对生活的关注,应平时时时处处皆留意,当一个个关注在考场上转化为一道道试题时,就会想起一句俗话:“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流传了几百年,汾酒也流传了几百年,但真正融合到一起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的精彩广告“汾酒必喝、喝必汾酒”,多么精彩和有创意啊。学生在此意境中答题时做宣传老陈醋的广告中马上答出了有创意的自编广告“自从喝了山西老陈醋,嗨,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创意:醋能美容。”“有了老陈醋,吃饭就是香。创意:醋是调味之首。”五台山的对联在各寺庙很多,但有关“清凉世界”的对联也许首次出现,通过这篇文章,一幅“浓荫已将烈日从天空隔去,清泉又将新凉从地下送来”十二字对联已被学生从“浓荫隔烈日,清泉送新凉”五个字的对联开始写起,六个字、七个字、……十三个字的“浓荫已将烈日从天空隔去了,清泉又将新凉从地下送来啦”不改变原意对联。广告、对联这些综合性学习让人感受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从单纯的死记硬背中脱围出来,真正融入到大语文观念的学习中,在这种人文性的关怀中,学生真正达到了学习知识的愉阅。
六、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结
夏之色为
冬之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