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
龙潭中心小学 潘昌先
师:上节课,同学们在
生:读书(声音比较低)
师:同学读得好,只是声音太低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课堂中最动听的就是大家的读书声,就请你们放开声音再读一次吧!再你读时将你体会到的地方画下来,好吗?
生:再读书(学生的声音比上次高了)
师:在你们读书时,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画了这样的话,情你读一下
生:读(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
师:你找到的这句话,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幻灯片)老师想请你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也想一想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这句话(声音还是低了些)
师:虽然,他读的声音低了些,但是,老师觉得他有一个词语读得特别好,既响亮又有感情,不知谁听出来了?
学生中没有人举手,就在老师准备请读书的同学再读课文时…..
生:您!(一个学生在座位上低低地说道)
师:哦!老师听到了这位同学说的一个词语,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吧!
生:我听出他把“您”字读得特别清楚!
师:您说得对!请大家数一数有几个“您”?
生:六个!(集体说道)
师:对!(老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上把“您”字用红色标注了)那么,同学们从这六个“您”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尊重!因为他一连用了六个“您”!
师:您说得真好!老师想请您别急坐下,老师想问您,李白为什么非常尊重孟浩然呢?
生一时语塞,接着说道:尊重李白的人品与诗篇
师:对!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同学们能背诵他的诗篇吗?
生:《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对!这首诗大到80岁的老人,小到呀呀学语的孩子,都会背诵的还有吗?
生:《送杜十四之江南》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师:您真了不起!背诵得真好!还有谁来背诵呢?
生:《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你看孟浩然用了20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江边的美景还有吗?
生:《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老师最喜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话表达了孟浩然明年重阳节还来这家作客同学们的这几首诗有力地说明了(学生读“诗篇誉满天下”)这样的大诗人能不让人尊敬吗?谁来读这段话
学生能将六个“您”读得很好
师:您读得真好!大家注意到了吗?老师是称他您呢!如果你说得好,老师同样称你您,以示老师对你得尊敬!这段话中你还能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吗?
生:我从“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
师:老师发现您将“一直”读得很好,表现出了李白对孟浩然地尊敬其实,此时的李白非常年轻,比孟浩然小了很多岁,所以,李白说把孟浩然当作自己的“兄长
生:再读这句话,能把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读出来
师:这句话中还有吗?
生:(读)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就站在那里没话说)
师:他找得很好,只是说明不了理由其实,老师在听他读这句话时发现他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棒,是哪个词语呢?老师请你再读这句话给大家听一听吧!(因为这个学生读书稍有困难)
生:老师我发现他把“满饮”读得非常棒!
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教师将“满饮”用红色标注)
师:(端出一个方便杯,杯中盛有无色的液体,来到学生身边,有意说)这是一杯酒,你喝吗?
(靠在身边的一个学生,轻轻地说):我不敢喝!(说着身体还往后靠)
师:你真的不敢吗?难道这仅仅是一杯酒吗?
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敢喝!
师:(笑着问)你为什么敢喝呢?
生:因为这杯酒是李白敬孟浩然的如果我是孟浩然就会喝下这杯酒的,我即将离开李白,还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所以我喝!
师:这杯酒中有什么呢?请你继续说!
生:这杯酒中有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厚谊[注: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孟浩然应该喝这杯酒!
师:你说得太好了!请你把李白对孟浩然得深情厚谊读出来吧!
学生读书时,有意将“请您满饮此杯吧”读得非常用情!
师:还有那位学生愿意喝这杯酒呢?
这时有更多得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喝这杯盛满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的酒了!一时学生读书一个比一个好了!
师:文中的孟浩然有没有像我们同学这样喝下这杯酒呢?
生:(齐声说道)喝了!
师:他是怎样喝的呢?
生:(齐声答道)一饮而尽
师:对!感情深,一口扪!喝完了这杯盛满李白深情厚谊的酒后,孟浩然是怎么说的呢?
生:读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你从他这句话中体会到孟浩然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体会到两人的情感很深厚!因为他说“暂时分别、永世不绝”
生:“暂时分别、永世不绝”这两个词语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两的深情厚谊
师:你说的好!请你读这句话!
生读书,但不是很好!
师:老师想来读一读如果老师读得好,给老师掌声!
老师饱含深情地读书,将“暂时”与“永世不绝”读得很有激情尤其是将“永世不绝”字字拖延的时间很久!
学生禁不住鼓起掌来!
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
学生举手地较多,读书的
[1] [2] 下一页
激情也很高!
师:孟浩然喝完酒,也向李白表白了内心,他将永远记住这份深情厚谊,带这这份情远走他乡!他引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来表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能从这段话中感受到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吗?(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等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注: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地流向天边……)
学生开始牙牙读起书来,读罢,就有学生举手想说话了
生:我从“依然伫立”可以看出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师:很好!
生:孟浩然走了,船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而李白还站在岸边说明他们两人深情厚谊
师:对!友人登船时,李白(学生读:依然伫立);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学生读:依然伫立);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学生读:依然伫立,凝视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学生读: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同学们,谁
生: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在那里!
师:李白长时间站在那里,脑海中在想些什么呢?有会说些什么呢?
生:李白会想到以前与孟浩然在一起聊天、游玩、吟诗作画的情景
生:李白会在心中对离去的孟浩然说祝福的话,祝孟浩然在扬州生活愉快,收获多多!
生:李白会祝孟浩然一路顺风[注: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学生说得比较低)
师:你这么说登船的孟浩然能听到吗?
生:李白会祝孟浩然一路顺风(那个学生说得声音大了许多)
师:对!就应该这样说孟浩然才能听到呀!
生:李白把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都寄予了一江春水!
生:李白希望这一江春水能够带去自己对孟浩然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情谊!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千言万语[注: 形容说得话很多。]汇成一句话,祝老友一切都好!同学们,省略号让我们想到很多其实李白那时会这样说吗?
学生一时无语,无话可讲!
师: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是诗仙呀!他会怎样说呢?请大家读诗!
生:(读诗)但是没有感情
师: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来读,好吗?(出示古诗,配有音乐《烟花三月》这首歌曲就是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
学生读诗时可以清晰的听到“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风雨同舟[注: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扬州城有没有这样的知心人”学生读得比较好!但读的学生并不多!
师:(充满激情)音乐没有停了,读呀!
学生读诗的热情高涨,
师:读完古诗,不知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了解得怎样?其实课文里就有与诗句相对应的解释,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来找一找与古诗相对应的句子
学生再次读课文,一会就有同学举手表示已经找到与古诗相对应的语句了
生:我找到了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相对应的语句了“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注: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师:你找的真准请同学跟他一道读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相对应的句子是“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师:谁找到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对应的句子呢?
生:我找到了,是“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对请大家随他一道读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对应的句子——“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师:这就是“文包诗”课文的特点,只要我们能认真读课文就能在课文中找到古诗的解释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相我们描绘了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的情景在下课铃即将响起
生:
师:这是道别的话吗?
生:(摇摇头)
生: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过得很愉快在下课铃即将响起时,我要向听课的老师深情地道一声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我们学校做客
师:听你这么说
生:(异口同声[注: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地说道)欢迎!(这时下课铃响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中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最
教学反思:
1、调动激情
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文章,情感的调动是成功的关键首先,老师要始终保持上课的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我通过自己的语言、课文精彩语句的范读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有阅读课文的激情与表达的激情只要学生的激情在,课堂就会充满激情其次是适度的表扬,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当学生说到六个“您”时,我也非常尊重地称他一声“您”,学生被尊重了,表现的激情就更高了;当学生说到“满饮此杯”时,我就拿出一杯水,说“这可是一杯酒,你敢喝吗?”用这样的话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有学生说不敢,我也不否认学生;有学生说敢,我就追问他为什么敢,当他把理由说明白时,学生也就懂得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了第三,我在学生读古诗时配上音乐我所找的音乐是《烟花三月》,这首歌曲所唱的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在歌曲中学生能清楚地听到“牵着你的手送别在黄鹤楼”、“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与你风雨同舟”,当音乐响起时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孟浩然走后心中的牵挂,一时间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地吟诵起古诗来,课堂中吟诗的学生此起彼伏
2、课堂中突出“活”
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的,作为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用好课堂宝贵的时间,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让课堂“活”起来我是借班上课,初来乍到与学生不熟悉,课堂的气氛完
课始,我就让学生读书读书声是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学生读起书来课堂就能有生气了即使学生读得不好,只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课堂就更活泼了课中,我注意到学生语言的引导,让他们尽量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让他们尽量把以前的知识应用上;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机会把自己课外学习的知识展示出来,在学生表现时,教师适度的表扬,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就“活”起来了
3、注意到学生知识的迁移
这篇文章是“文包诗”的形式,我注意到学生对孟浩然诗的积累,让学生把积累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这样在课堂上就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这是一篇送别诗,我引导学生课后去收集古人写的送别诗,这就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实现了“大语文”观
4、学生语言训练有创新
课文中要求对“暂时、凝视”两词训练学生说话,我针对课文的内容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暂时、短暂、道一声再见”我在学完课文后,学生了解人物事情及情感后,对人物的情感有了发至内心的理解,心中有话要说时,我抓住这个情感触发点,即时让学生说出来学生说的动情,说的精彩,一改往日课堂道别的形式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