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学习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病句类型及辨析技艺。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学习重难点: 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学习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之一。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注: 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 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 (一)辨析语病。 例:1、(200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注: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