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六国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国论》(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六国论》这篇课文是高中鲁人版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历史坐标上的沉思中的一课。《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 这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把文章的脉络放在首位,《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与贾谊的《过秦论》交相辉映[注: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在我国古代政论文中各呈异彩,因而受到后人的称道,可为我们师法。 基于选修课的基本要求,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并实践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注: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地展开论述的方法。学习并实践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论证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3、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注: 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