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洋县纸坊初中 刘红军
一、教材分析《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放在本单元中,其侧重点是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并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至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问题,在后几篇文章中要重点学习,本文不作强调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目标:
(一)设计理念: 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图,让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直观效果较好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 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3. 问题设置分层次,教师参与问题讨论,在平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注: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激发爱国热情。
并把目标2、3作为重点和难点。达成以上目标需要一课时。
三、教法及学法:本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与学:
1、三读:通过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逐渐深入地掌握课文知识。
2、设置情境: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
3、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 理清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 体味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3、 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难点:理清说明顺序。
教时:两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全文结构。
2、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创设情景,展示图片
2、老师谈话
3、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类型的桥,用一句话说明桥的特征。
设疑:作为我国传统桥梁三大基本形式的石拱桥又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石拱桥》。﹙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本文是一篇 文,作者是 ,是我国著名的 。
2、给加点字注音:
洨﹙ ﹚河 匀称﹙ ﹚ 惟妙惟肖[注: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
河堤﹙ ﹚ 弧形 ﹙ ﹚ 陡坡 ﹙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段序,思考交流:
用文中语言或自己的话补充题目: 的中国石拱桥 ﹙通顺完整即可﹚
2、提问设疑:
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从开始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的?1、2段写了什么?第三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3、小结
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四、精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 ﹚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请以赵州桥为例,分析课文4、5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
①学生齐读4、5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2、请学生独立分析678段写卢沟桥的段落,说说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3、综合以上讨论小结
作者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说明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4、设疑探究
既然两个事例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不只选取其中一例呢?
5、在介绍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后,作者又介绍了什么内容?读一读,品味其中的情感。
6、划分文章层次,明确“总-----分-----总”的说明结构。
五、小结
⑴ 内容小结
《中国石拱桥》一文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并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⑵ 学法小结
阅读说明文,第一步应明确说明对象,接着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全文结构,进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指认说明方法,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作业
以《家乡的桥》为题,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说明桥的特征的文字。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形式优美
总说:﹙1-------3 ﹚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赵州桥 ﹙独拱 ﹚
分说:﹙4-------8 ﹚举例子
卢沟桥 ﹙联拱﹚
总说:﹙9------10﹚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的教学目的,概括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本节课所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以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为教学重点。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概念由大到小、说明对象从概括到具体的方式,由“桥”引到“中国石拱桥”,使学生界定了课文说明对象的范围。字词和作者简介等,在课前我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课件检查情况来看,学生们完成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然后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来便进入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赵州桥。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赵州桥,所以为了增强直观形象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是为学生范读这部分课文内容,然后用几段生动形象的卡通视频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清楚,设计了6个探究题目,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实际效果来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这堂公开课也留下了些遗憾。比如,开始时认为课的容量较大,因此有意无意的加快了速度,并且还删减了最后一道习题,可实际在最后有了些许富余时间,使整堂课感觉起来前紧后松,不够流畅,这在以后的实践中是要努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