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时杨中学 高一语文教学案
制订人 贾正 审核人 周平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品味诗歌的语言,抓住关键语句提炼主旨 过程与方法: 诵读全诗,注重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那种克服重重困难向目标奋进的精神 2、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教学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 授课时数:1+1(练习)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导读及练习 (一) 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手臂 枕 胳膊 船长哟 号角 角色 殷切 殷红 2.字型 [渡海 欢度春节] [惨白 残酷] [港口 巷子] 3.词义 旌旗: 殷切: 锦标: 拓展: (二) 语感积累 1.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 航程已经终了,我们的船 每一个难关,我们 锦标已经得到, 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 ,听见了 。 2.为你,这晃动的 在欢呼,转动着他们 脸面。 3.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 ,他已没有 ,也没有了 。 4.从 旅程归来,这 船, 已经达到 。 (三)审美感知 1.船 2.船长 3.艰苦航程已经终结 4.争取的胜利已经获得 (四)文题背景及作者简介 a、1861年,美国南部七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并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使战争形势发生明显变化。1865年联邦军队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林肯却在1865年4月14日晚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注: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这首诗即是为悼念林肯总统所作。 b、惠特曼(wait·whitman,1819—1892):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现收四百零一首,是美国文学乃至近代世界文学中一部不朽的诗歌巨著。《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一首“最奇幻、最富象征性”的林肯挽歌,在美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c、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总统,是惠特曼最崇敬、最热爱的政治家。林肯当选总统之时,正值美国北方新兴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主矛盾激化,南方各州为维护蓄奴制度相继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南北战争。林肯坚决维护联邦统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并发表《解放宣言》草案,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当胜利刚刚到来,林肯却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歹徒暗杀,这给诗人情感上带来巨大的打击和强烈的震撼。这首诗就表现了诗人震撼之后的悼念和哀思。另外,诗人还创作了《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等一系列诗歌来哀悼、怀念、咏叹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二、 问题设计 1、诵读课文,体会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写作技巧,体会其作用。 拓展延伸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勾(gōu)当 岑(cén)寂 窸窣(sū) b .谛(dì)听 尺牍(dú) 深邃(suì) c .远飏 (yáng) 搀(chān)扶 牲畜(chù) d .锱(zī)铢 下乘(chéng) 付梓(zǐ)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 a. 艰苦卓绝[注: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坚苦 蔓延 漫步 b. 坚忍不拔[注: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坚韧 荫庇 树荫 c. 流连忘返[注: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留连 宛转 婉转 d. 流传至今 留传 退色 褪色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番话不免罗索,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注: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非这样锱铢必计不可(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b.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两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注: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才高八斗[注: 比喻人极有才华。]”(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c. 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他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d.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这里比喻在战争中接受的锻炼和考验) 4.将句中画线词语换为成语,替换得不当的一项是 ( ) a.那掌班的说:“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刮刮叫超等第一的角色。”(换为“出类拔萃[注: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b.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铁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要当心损害了身体。”(换为“通宵达旦[注: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c. “光想吃现成饭不行,你还得仔细想想。”(换成“坐享其成[注: 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d. 在那个年代,亲人死了,他们要哭不敢哭,把眼泪往肚里咽,对着外人还要装笑脸。(换为“饮泣吞声[注: 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5.下列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这说明了无知山谷里的人们文明程度低,生活空间狭窄,生存方式原始。 b.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注: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的人们”,这说明绝望的人们为了生存,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c.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将来”后面加上“我们希望”,即表明了人们的心愿,又反映出“这样的事 情”将来还是会发生的,因为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善良而无知的人们难免会伤害创新者。 d.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就是先驱者,他们屈服和失败是由于势单力薄。 6.下面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将要升起的时候,(a先是红光赶走了星星,随之天空变成了鱼肚白,红日才慢慢露出脸来;b先是天空变成了鱼肚白,随之红光赶走了星星,红日才慢慢露 来。) ②尽管这是亚热带,但我们仍然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你的消息,那(a白云的浅淡悠闲,蓝天的明净高爽b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稀可见北方那金秋的神韵。 a.①a②a. b.①b②a c.①a②b d.①b②b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方面。 b. 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c.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注: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 8. 比较下列两种说法,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7—10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9.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挥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注: 形容万分思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b 8、b 9、d 10、b
参考答案 二、1,本诗是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的著名诗篇。借写一位船长在返航中逝世及“我”对船长的深深悼念,表达了美国人民对失去领袖的悲痛心情,从历史的角度对林肯的功勋作出极高的评价,倡导人们沿着伟人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2、1比喻和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废奴斗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以航船战胜惊涛骇浪[注: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的丰功伟绩[注: 丰:大。伟大的功绩。]。 2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 及进入港口和船安全下锚时万众欢腾、喜庆胜利的沸腾的港口与船长倒下时的鲜红的血滴、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英雄伟业和伟人的牺牲价值,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表达出了人们无比悲痛的心情,有极强的渲染力。 3反复。每小节结尾都有“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渲染了悲痛的气氛三、1、a、gòu 2、b、树阴 3、c、指观赏得透彻、尽兴 4、b、5、d、 6、d 7、c、 a、“这”指代不明 b、“原因”、“由于”重复 d、“失去了”后应补出“它们的作用”或将“失去了”换成“消失了 8、a、 9、d、拟人。其余为比喻。20、黄鹂鸣于春夏之交,该知道春天的去处。词人借黄鹂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形势不利,老大无成[注: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春风得意[注: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的往日一去不复返[注: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了,现在只有隐居山林,自得山水之乐。25、待建的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比一艘小船,安装了强有力的动力机,雏鹰有了强健的翅膀(比喻得当,语言通顺即可)(3分) 26、(3分)(1)“是”与“属”重复,删去一个 (2)语序不当“扩大……份额”放在“加快……产品”之后 (3)“本着……原则”与“以……原则”杂揉,取一种。
点击下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