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艺术与科学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1、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
进作用。
2、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合
理性及艺术特点。
能力培养点: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
术家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将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的能
力。
情感激发点: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
和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联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体现在生活用品设计中。
教学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关键:对于艺术和科学概念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2分钟)
调整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请学生拿出查阅的相关资料。(学生主动学习)
二、导入新课:(3分钟)
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谈一谈达.芬奇。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全体同学参与讨论)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人物。他是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
在绘画中,他把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结合起来,他的艺术手法包含着近代科学方法中追求精确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三、新课课题讨论:(33分钟)
艺术与科学
(一)除了达.芬奇还有很多科学家也是热爱艺术的,请举例:
张衡: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古代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改进了浑天仪,设计制造了侯风地动仪。
(二)科学和艺术对人类来说缺一不可,总结说明二者的关系。
科学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领域。
艺术想象为科学带来灵感和广阔空间。
(三)分析古代作品:(学生分小组,就教材中出示的图例进行分析)
1、长信宫灯:西汉著名铜灯,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人高44.5厘米。
2、金字塔:方锥形或台阶形的纪念性建筑。已发现的古埃及金字塔约80座,其代表是公元前27-前26世纪建于今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图拉金字塔和大斯芬克斯像以及西、南两面长方台式墓与多座小型金字塔。是建筑科学、力学设计、美术造型、科学施工的工程。
3、曾侯乙编钟:战国初期入葬,制作技术高超,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共64件。
4、安济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式石拱桥,又称赵州桥。跨度为
(经典作品具有永恒性,学生多接触这样的作品,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四)联系实际分析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设计没有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设计哪些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艺术和科学是人类发展长河中不可偏废[注: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双翼。二者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结合学生们的生活进行讨论可以使他们觉得“大”道理的可信与实际)
四、课堂小结:(2分钟)
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艺术反思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