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童年是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就在于他们的童年的欢乐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他们比许多成年人更懂得劳动的快乐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着天天的槐花香,也带有浓浓的乡土情
作者首先用鸟瞰式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洋槐开花后槐乡动人的景色这景色有槐乡的全貌,有槐花的具体形象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槐花的味美然后作者写了孩子们生活在槐乡的世界里的自由、自在美槐乡的五月是幅画,画出了槐乡的秀美景色;槐乡的五月是首歌,唱出了槐乡孩子的幸福生活;槐乡的五月是首诗,抒发了槐乡孩子的美好心情
槐乡八月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槐乡的孩子从五月和八月,槐乡美和槐乡的孩子美两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丽、快乐的槐乡景象
教学建议
槐乡的孩子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感受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并结合部分段落,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教师优美的诗句,引出课题《槐乡的孩子》
2.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
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槐乡有了怎样的印象,对槐乡的孩子有了那些了解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重点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一)槐乡五月的美景
(二)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注: 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槐乡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注: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三小学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图片诗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三.品读欣赏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教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3.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1.你在课余时间从事过哪些劳动呢?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回归生活,课外拓展
作业:
1.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学生读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谈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认识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几句话写出了文章所赞美的孩子淳朴勤劳的性格,读中体会,感受槐乡孩子的可爱
作业的布置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第二个环节,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
叠词在文章中出现较多,找出来并积累达到学会运用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为文章增彩不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读,感受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并学着运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的目的
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让课堂走到课下,达到真正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体现人文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运用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教师
高新区第三小学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
重点出示“槐”字,“槐”指的是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2.导入:
(1)板书补充完整课题,读课题本课以“槐乡的孩子”为题,直接点出来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2)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阅读要求(出示)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辨识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辫(
辩(
3.解释下列词语
旋涡:急速自旋的水流
惹眼:引人注目[注: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显眼
显山露水:比喻张扬,突出自己
耷拉:向下垂
暮霭:黄昏时的雾气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的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4.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4)槐乡的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10)槐乡的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谈话导入继续品读课文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预设一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师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2)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配乐品味朗读,想像生动形画面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学生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出示课题后的提问激起学生学习
[1] [2] 下一页
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达到对课文的初步阅读的目的
形近字,词语的理解,为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理清文章的大致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自主感悟课文内容,将课堂真正给了孩子
小组合作是高年级应具备
一种能力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让学生学会品读字词,体会文章语言、意境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拟人与比喻的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应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激发学生的想像,使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
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课外延续拓展
板书设计:
槐花
赵绪雷
又是槐花飘香时,我想起了老槐树
槐树已经很老了,它被砍过,被人用绳子勒过,结满老疤的树皮干裂着,但它依旧叶繁花盛,一串串槐花像银链,似玉朵,随风飘出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饱经沧桑[注: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的银发老人,忘却了痛苦,挽着绿绸在翩翩起舞[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呢金色的太阳被它怀里清脆的鸟声所遮掩,光阴在地上晃动着,就像外婆蹒跚的身影
这时,外婆就出现了,她是晃动着小脚走了十好几里路来到我家的外婆从来不让人接送,这是她的性格外婆一进门就问我:“孩子,是想外婆还是想外婆捏的槐花窝窝?”我说:“都想”外婆便夸我长大了
“外婆是从贱年那阵子过来的,大人们连槐树叶子都没吃饱过”外婆捏窝窝时总爱向我数落着往事,“那时候,榆树叶子、杨树上的毛毛虫都吃过,只有槐花最好吃,不酸不苦的,而且味正香甜”她说自己老了就变成老槐树,但最好没有刺,免得划破了小孩子的手指外婆是见不得槐花纷纷落地的,即使生活好了,人们不再吃槐花了,她仍说:“这是多么浪费呀!”
外婆把撸下来的槐花收集在簸箕里,戴上花镜仔细地挑选,就好像在审视自己的缺点,她倒进锅里的总是一片洁白煮熟,晾干,和面揉在一起,变戏法一样就从她手里飞出一个个窝窝头来火红的灶苗呼呼地舔着锅底,窝窝头不一会儿就熟了外婆邀来我的小伙伴一块吃,窝窝头太热,烫得我们跺脚,直跺得外婆脸上笑开了花母亲说:“娘,到现在你还是忘不了别人的孩子,想想你教书那会儿,咱家里就还有一个窝窝头,你非要带到学校里给人家吃,你哪里想过自己的闺女也饿得心慌”“唉,那……”外婆脸上的笑容给不自然的表情冲散了,眼睛不知道瞅向哪里才好,好像欠了女儿多大的人情似的
吃完槐花,外婆就坐在树底下教我写字外婆不仅教过书,就连毛笔字也很有功底,这在鲁西南的穷乡僻壤[注: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里很不简单外婆说我写字的姿态很端正,没准将来就是一位大书法家外婆写一张,我就跟着描一张,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间槐树的影子就抛下我们一丈多远,这时我才发现外婆写累了,脸上的汗珠完全沐浴在阳光里,晶莹透亮
外婆毕竟快七十岁了,许多事情力不从心[注: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但她总不闲着“叫你过来是享福的,谁稀罕你干活,看看你累的”母亲见外婆干活就嚷她年幼的我自然也不明白,外婆呀外婆,您为什么就这样固执呢?
那天我放学回家,发现院子扫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摆得整整齐齐我喊外婆,没有回应,原来她正跪在屋里的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用无神的眼光看着我,“外婆不是累,是有病”好像是对我说,又好像自言自语[注: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桌上的一碗白开水被她打翻了,溅了一身,那水还在一点一滴地从桌子滴到她的身上外婆实在是挪不动了我哭着飞奔到地里喊来了大人
全家人都陪着外婆去医院了,只有我望着静得可怕的院子,小板凳上空空荡荡,出笼不久的槐花窝窝呆在筐子里,仿佛在冒着最后一丝热气,一阵风从医院的方向吹来,那满树的槐花像白纱般柔软,似云烟般飘荡,刹时落到了地上,一片凄惨
又是槐花飘香时,我想起了老槐树其实外婆就是一棵老槐树,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槐树,那些缀满枝头的槐花庄雅素洁,飘散出淡淡清香,构成了春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槐乡的孩子》
1.填合适的词语
(
(
2.模仿写词语
一簇槐米
一缕炊烟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4.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附答案:
1.填合适的词语
(略)
2.模仿写词语
一簇槐米
一缕炊烟
(一条小船 )(一条条小船
(一朵白云) (一朵朵白云)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4.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