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说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通过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以及杨二嫂等人的刻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农民在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痛苦的生活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别的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先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我”和闰土的分别和友谊
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注: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而“我”却孤陋寡闻[注: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在人物刻画上也很有特色,一是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二是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特点,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几件事,反映了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孩子
(二)选文意图:在“流连童年“这一主题选这篇文章不仅是让孩子们听到闰土雪地捕鸟的画面里,在看瓜刺猹的轻响中,天地间最朴实动听的童年旋律,而且正如阅读链接所言“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童年的圣地,而这个圣地不仅是他的生活之源,也是艺术之源”
(三)文章脉络:
(四)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注: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2)词语的理解
其间:其中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
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
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
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秕谷:干瘪的谷子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够做到备课四问,对于教学一定能做到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第一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第二问:学生能读懂哪些内容?第三问:学生可能还有哪些疑问?第三问:你觉得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用什么方式引导?因此,对照教学目标,我认为以下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主的学习可以达到的:1.对于生字和大部分的词语理解2.少年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以及“四件事”描写3、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1.个别词语的理解,尤其是有关风俗的描写2.意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比如:“……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除此之外,我认为对于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要予以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做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课前预习,了解背景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尤其是课文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如五行(xíng)、供(ɡòng
2.理解词语
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注: 没有一点原因。])、“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
3.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三)深读感悟
课文中描写的场面生动,写景优美、人物的个性鲜明,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一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画一画描写“我”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阅读话题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深读感悟
(四)研讨表达,体会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段落和句子,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完成课后小练笔
(五)课后拓展
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边读边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少年闰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11个生字;正确理解“碧绿、郑重、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少年闰土》
设计者
高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搜集的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教师做为参与者一起交流)
2.谈话引题: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节选《少年闰土》一起探寻他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指名读教师关注下面的字音是否读准了:五行(xíng)、供(ɡòng
2.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加以理解可以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4.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次走入文本,走进闰土
二、深读感悟
(一)出示: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一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画一画描写“我”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读自悟
(三)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
1.少年闰土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注: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引导学生抓住闰土刺猹的动作“捏”“刺”体会闰土的动作的有力与速度,和猹的“扭”“逃”体现的狡猾难刺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2)那一年,……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抓住“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十一二岁”体会闰土的能干和贫苦)
(3)……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
(4)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体会闰土的风吹日晒、能干、健康可爱
(5)“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体会闰土有经验、聪明、知识丰富的孩子)
(6)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体会闰土是个有见识的孩子)
(7)“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8)“我们沙地里,潮流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活泼可爱、见多识广)
(9)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淳朴、珍惜友谊)
2.“我”
(1)“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结合课文:怀念——盼望——欢喜——钦佩——难过)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闰土的对话(从“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学生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2)重点理解:
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②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四)研讨表达,体会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段落和句子,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五)课后拓展
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边读边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谈谈少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2.谈话;“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30年后,再次相遇,闰土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请大家课下阅读鲁迅的《故乡》
3.“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童年的圣地,而这个圣地不仅是他的生活之源,也是艺术之源”请大家课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疏通字词,初读感知
对课文的整感知让学生从整体了解本文,为下一课时的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
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写法,实现用语文的目的
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11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祭祀、如许、先前、稀奇、无穷无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鲁迅介绍等
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设计内容
4《少年闰土》
设计者
高新区第四小学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了解背景
1.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2.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
默读课文,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说说理由:
(机智 勇敢 知识丰富 自由 健康 可爱 ……)
[1] [2] [3] 下一页
3.文中还有一个“我”,“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反馈交流
1.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2.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思路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先写记忆中的闰土,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四件事)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快速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 “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有关句子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从中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2.小组里讨论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
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直奔重点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用词精辟请你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作者从哪些方面去刻画闰土的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
二、再识闰土,重点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儿读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说一说,有独特感受的可以批注
2.师生交流
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交流预设:
交流重点话题:谈谈你印象最深的或最感兴趣的那件事,并说出理由
(1)“看瓜刺猹”
出示课件插图,仔细观察,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注: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等)
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查?)
自由练读
(2)“雪地捕鸟”
抓住“扫、支、撒、拉”等词,体会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调动学生情绪
(3)“捡贝壳” “看跳鱼”重点指导学生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朗读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
*理解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指导朗读:是啊,闰土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
*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三、联系实际,升华认识
作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四、课外阅读练笔
1.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2.仿照闰土的外貌描写,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设计意图
培养搜集资料能力了解时代背景,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扫清字词障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利用阅读课交流体会
多种形式阅读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巴金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
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在这些时候我常常想:这个被我们大家敬爱着的老人,他真的就死去了?我不能够相信但是这些悲戚的面容,这些悲痛的哭泣却明白地告诉我,这个老人绝不会再坐起来,带着温和的笑容对我们高谈阔论[注: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了
二十一日夜里,已经过了十一点钟,我和几个朋友准备动身回家灵堂里很静我一个人走到灵枢前面,静静地站了四五分钟的光景我借着黯淡的灯光,透过了那玻璃棺盖,痴痴地望着我们所熟习的那张脸,眼睛紧紧地闭着,嘴也紧紧地闭着一种温和的表情笼罩在这张脸上没有死的恐怖仿佛这个老人就落在深沉的睡眠里这四周都是鲜花扎成的花圈和花篮,晚香玉的馥郁的香气一股一股地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想着:这难道不是梦?我又想:倘使这个老人一翻身坐起来呢?
但是一个沉重的声音在我的心上叫起来:死了的不能够复活了
死者的遗体是在这天下午入殓的我跟着许多朋友行了礼以后,站在人丛中,等着遗体入殓前面一片哭声刺痛我的心我忍不下去了,含着眼泪回过头来,无意地看见那个高身材的朋友红着眼睛,伸出手拚命在另一个朋友的肩头上抓我看见他心里难过,自己心里也更难受了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死者的纪念
出殡的日子我和一个朋友早晨七点半钟到了殡仪馆别的朋友忙着在外面做事情我一个人绕着灵柩走了一周,以后又站了片刻我的眼前仍旧是那酣睡中的慈和的面颜空气里依旧弥漫着浓郁的晚香玉的芬芳我又一次想起来:这也许是梦吧,倘使他真的坐起来呢?
朋友,这不是梦我们大家所敬爱的导师,这十年来我一直崇拜着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我们而去了旁边花圈上一条白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我心上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填补的了
我不能够这样地久站下去瞻仰遗容的人开始接连地来有的甚至是从远方赶来看他们所敬爱的老人最初的也就是最后的一面“让我们多看几眼吧,”我伸手拉帷幔的时候,常常有人用眼睛这样地恳求但地方是这样狭小,后面等着的人又有那么一长列,别的朋友也在催促我怎么能够使每个人都多看他几眼呢?
下午两点钟,灵柩离开了殡仪馆,送葬的行列是很有秩序的许多人悲痛地唱着挽歌此外便是严肃的沉默
到了墓地,举行了仪式以后,十三四个人抬起了灵柩那个刚刚在纪念堂上读了哀词的朋友,突然从人丛中跑出来,把他的手掌也放在灵柩下面我感动地想:在这一刻所有的心都被躺在灵柩中的老人连接在一起了
在往墓穴去的途中,灵柩愈来愈重了那个押柩车来的西洋人跑来感动地用英语问道:“我可以帮忙吗?”我点了点头他默默地把手伸到灵柩下面去
到了墓穴已经是傍晚了,大家把灵柩放下一个架子上绑着两根带子,灵柩就放在带子上面带子往下坠,灵柩也跟着缓缓地落下去人们悲声低唱安息歌在暮色苍茫中,我只看见白底黑字的旗子“民族魂”渐渐地往下沉,等它完全停住不动时,人们就把水门汀的墓盖抬起来了一下子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安息吧,安息吧……”这简直是一片哭声
仪式完毕了,上弦月在天的一角露出来没有灯光在阴暗中群众像退潮似地开始散去了……
夜晚十点钟我疲倦地回到家里,接到了一个朋友的来信,他说:“……我如果不是让功课绊住,很想到殡仪馆去吊周先生人死了,一切都成为神圣的了他的人格实在伟大他的文章实在深刻……”事实上,写信的人今天正午还到殡仪馆来过我那时看见他,却不知道他已经寄发了这样的信
我的书桌上摆了一本《中流》我读了信,随手把刊物翻开,我见到这样的一句话,便大声念了出来:
“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朋友,我请你也记住这一句话这是十分真实的
《少年闰土》
一、多音字组词
二、填空
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二、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猬、看跳鱼儿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有丰富常识的海边农村
《少年闰土》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参考答案
1.碧绿 允许 仿佛 郑重 畜生 刺猬 胯下 厨房
2.深蓝的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