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介绍
本单元在“亲情与关爱”这一文化主题下,从不同角度选取了四篇文章:充满童趣的叙事诗《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体现师生对患病同学珍妮的尊重何关爱的《珍妮的帽子》;熔铸着蜘蛛爸爸对儿子理解之爱的《月光下的琴声》;传达人与人之间友好与关爱的《一路鲜花》本单元将为孩子编制一张爱之网
学习本单元,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和方法,掌握新的笔划偏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不指读,口语表达清楚,同时学会倾听,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
《珍妮的帽子》讲述了六七岁的小女孩儿珍妮,由于得病失去一头美丽的金发,失去了同龄孩子所应有的欢乐然而,老师有意让孩子们认识各式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戴上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这使珍妮感到意外,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因此她笑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并懂得关爱身边的人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二)
《珍妮的帽子》讲述了患病女孩儿珍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下由不快乐到找回了昔日的笑容,恢复了过去甜美生活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细心呵护学生的好老师的形象文章所叙述的故事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章通过对海伦老师语言的描写及珍妮心情的变化的细致刻画让孩子们领悟到关爱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于文章中关键词的把握,例如:“郑重”“忐忑不安[注: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妨碍”,提升学生对于人物心理的揣摩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
《珍妮的帽子》讲述了患病女孩儿珍妮由不快乐到找回了昔日的笑容,恢复了过去甜美的生活的故事,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细心呵护学生的好老师的形象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文章所叙述的事情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学时要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使学生自读自悟,真正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清波 鼻子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课前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注: 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的主题,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了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此环节通过展示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更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本环节通过释疑,让学生明白了“我”送蝈蝈的用意是为盲婆婆唱歌,消除“我”不在时的寂寞,让学生在对小男孩的评价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让学生充分体会盲婆婆此时的欢乐心情,再加上想象说话,更让盲婆婆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缩短了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不断领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是多么愉快的事
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通过学生的说,让他们去发表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中陶冶心灵,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再次体会“我”的美好心灵,表达奉献爱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延续诗歌的美好情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青园街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亲身体验
1.板书“盲”字
2.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盲”字的意思吗?
3.指名回答(“盲”就是“眼睛失明,看不见”的意思)
4.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
请大家闭住双眼,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然后再在作业本上写几个字
5.谈谈刚才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
1.看来,我们平常人能很容易办到的事,放在盲人身上是多么困难!盲人整天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们的生活又是多么孤单,多么寂寞呀!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也许会提出:“谁送的蝈蝈?”“为什么要送蝈蝈儿?”等问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带着你的问题听老师读)
2.自己体会着读一读
3.(播放课件)去拼音读课文,再找找你的问题的答案
4.全班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领会
(1)小姑娘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领会百鸟齐鸣的意思
(3)小姑娘的心情如何?说出关键的词(乐呵呵,喜滋滋)
(4)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
(5)珍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利用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本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会容易理解因为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把认读生字放在后边,取而代之[注: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是读后说想法,他们一定有很多要说的
(四)精读课文(重点第二小节)
1.(播放课件:出示蝈蝈图片)
蝈蝈漂亮吗?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这么说?(蝈蝈的叫声非常动听)
2.(出示图片二:盲婆婆手捧蝈蝈,背景是广阔的田野)
(1)师:是啊,蝈蝈的声音多动听啊,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请学生上台手指插图叙述,用上仿佛一词
师:盲婆婆是真的能看见吗?
师:课文为什么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小组讨论)
(2)因为小朋友的关心,因为蝈蝈动听的歌声让盲婆婆仿佛感受了美丽的大自然,盲婆婆还听到了什么?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她听着,想着,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盲婆婆心中一定充满了快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4)师:小朋友们,你知道歌声还有什么作用吗?
(出示句式)
歌声会带你走进校园,听到
歌声会带你走进森林,看到
歌声会带你走进公园,闻到
歌声会带你走进我们教室,看到
(师生共同交流)
(5)听了小朋友们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研究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快乐,让我们一起祈祷,带着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再读一读第二小节齐读第二节
3.正是小朋友的这份爱心,让盲婆婆感受到了欢乐,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盲婆婆的这份爱和祝愿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让孩子们尽情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
采取多种形式地读,有利于提高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
(四)小朋友把他仅有的一只蝈蝈送给了盲婆婆,那你想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让我们都关爱起自己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存在吧!
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五)尝试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限定时间,然后进行小组长考试的办法
力争使学生在校完成学习任务
(六)你在生活中关爱过他人吗?和同学说说,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把你的感受也写一写
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落实到写上,培养写话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指名到讲台上背诵课文
[1] [2] 下一页
给学生创造机会,当众发言同时检查背诵情况
(二)这里主要是认读生字的学习,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然后进行开火车抽测
充分利用学生瞬时记忆,在读中强化对字整体感知,从而达到正确认读,不再进行逐个分析
(三)重点讲解三点水旁,心字底的写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如果还不能很好掌握,这里有必要复习,教师进行示范
“鼻、替、齐”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写的要紧凑
注意复习学过部首的写法,对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补课
(四)听写本课生字,针对问题及时补救
利用充分发挥遗忘曲线的作用,让学生在最佳记忆时间巩固掌握生字
绿色蝈蝈①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②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的哀号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③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④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⑤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⑥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⑦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注: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注: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⑧、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这个部位,在嗉囊⑨里,堆积着蝉用喙⑩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发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注解:
①选自《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黄亚治译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②[国庆]法国以公历7月14日为国庆日③[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④[喑哑(yīn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⑤[静谧(mì)]安静⑥[螽(zhōnɡ)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善于跳跃,一般以其他小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吃庄稼,是害虫⑦[莴苣(wōjù)]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这里的莴苣可能指前者⑧[颚(è)]某些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⑨[嗉(sù)囊]鸟类或昆虫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⑩[喙(huì)]鸟类或昆虫的嘴
作者:法布尔
《送给盲婆婆家的蝈蝈》
一、你会用下面的方法识字吗?
例:日+青=晴
本课中你还认识这样的字吗?
(
(
二、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想起
三、背一背,填一填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让您看到小溪里(
(每答对一题就会出现一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总共是7朵第一题4朵)
《送给盲婆婆家的蝈蝈》
(一)我会读,我会写
(二)词语开花(照样子写词语)
(三)精彩回放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鸣的欢歌
1.盲婆婆的眼睛看不见,那她能看到山野美丽的景色吗?
2.如果你见到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些什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