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本试卷分 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注: 归结到根本上。]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二、(32分)
贞 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d.先生赎而归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b、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c、 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注: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注: 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为天下笑者,何也?
(3)
(4)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舟唱晚,
(6)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8)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注: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注: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 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注: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注: 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注: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注: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注: 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注: 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注: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漫无边际[注: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角逐
b.贝壳∕地壳
c.和谐∕调和
d.模块∕楷模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注: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注: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注: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注: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注: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1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琴音似水
c.琴声悠扬
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成语,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还有众多的内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③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④从2010年9月1日起,安徽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降低了药费,省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价相对于国家零售指导价总体下降了52.8%。
⑤日本动静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注: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地处理福岛核电站,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京电力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序号 |
修改 |
|
|
|
|
|
|
|
|
19.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模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丽,①
②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不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五、(60分)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