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父爱
2、理解作者对父爱的感受过程
3、学生学会感受爱、回报爱
二、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理解作者对父爱的感受过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3分钟,9:20—9:23)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努力弄清楚了《背影》这一课的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读懂了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父爱)就是作者在最朴实的语言中体现出的深沉而博大的父爱深情。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以“父爱”为主题,来看看文章是怎样体现“父爱”的?而作者对“父爱”的感触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父爱。
(二)感受父爱(10分钟,9:23—9:33)
思考: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爱?
明确:
1、语言体现父爱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怕因此事而耽误“我”的学业)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细心关照以后,又想到儿子口渴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叮嘱儿子不要走动。为儿子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平安,叮嘱儿子来信以使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2、行动体现父爱(10分钟,9:33—9:43)
(1)(再三)嘱托茶房;(2)亲自送我;照看行李;(3)(为我)雇请脚夫;(4)拣定位置;(5)叮嘱小心;(6)买橘子(攀、缩、微倾、散放、抱起)(7)三步一回头。(8)心里很轻松似的。
(三)父爱感受过程(15分钟,9:43—9:58)
由上面这些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父爱之情。那么接下来,老师希望大家关注一下享受这种爱的作者。大家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哪些地放是写作者自己的!你把这些地放窜起来看一看,父亲是如此关心、爱护、体贴自己的孩子,那作为儿子的朱自清对父爱又是怎样的呢?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不理解)
2、“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不理解)
3、“我现在想想,那是真实太聪明了”(反语,自责)
4、“爸爸,你走吧!”
5、“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动之泪,顿悟)
6、“我赶紧去搀他”(感动、顿悟、理解)
7、“我的眼泪又来了”(感动之泪,进一步地理解)
8、“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背影”(伤心之泪,感念)
(四)总结(生活感悟):(2分钟,9:58—10:00)
我们说《背影》这篇故事感人,不只是抒写了博大而深沉的“父爱”。也让我们看到了儿子对“父爱”的感受过程,这个过程很真实,也体现了朱自清很朴实的一面,不仅能够感受到爱,还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爱,他的良知是苍白的;如果一个人只会索取爱、感受爱,他的情感是自私的。要懂得感受爱,回报爱!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生活在爱的社会里!
下边呢,大家可以说一说你在生活当中感受到的爱的故事,可以是别人为你做的,也可以是你为别人做的事情。(学生回答)
所以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懂得感受爱,懂得回报爱!生活当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当中不缺少爱,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爱的眼睛!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