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在
一、导入
李贺是唐代的诗人,他一生应试难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壮志难酬,27岁就英年早逝了。正因为应试遇挫,仕途不顺,所以,他致力于诗。据说,李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投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贺带着诗卷求见韩愈,韩愈当时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送给韩愈,韩愈也就随手翻翻而已。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注: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原来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而这首诗,竟然就是李贺在17岁写成的。李贺的诗非常有特色有个性,人称“诗鬼”。
历史长河奔流,千年诗篇生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看看这首诗究竟凭什么让韩愈拍案叫绝?
二、背“死”
1、引言:当年韩愈叫绝的诗篇,如今流传到我们手里。如此珍贵的诗歌瑰宝,我想,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注: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来个三下五除二[注: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先把它背出来,让烙在我们的心里再说。另外,对于古诗阅读,老师有个观点,就是“死去活来[注: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意思是说,对于经典诗篇,先来死背它,然后,再活过来,就是说,先读进去,再读出来,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篇的活气。我们姑且叫它“死去活来法”。
2、指名两位同学读。
3、教师读
4、班级齐读。
5、梳理诗句,帮助背诵
6、自由朗读背诵(可互相背)。
7、齐背
三、说“活”
1、引言:说什么?大致围绕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来说。比如:读了诗
作后,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有声、有色、有味的场景;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什么;你对某一句诗是怎样理解的;你对某一个诗句中的某个词有怎样的理解;你对整首诗的写法妙处有什么发现;你在读诗中产生了一些疑问,等等。
2、学生思考(可在书上写写),并可讨论。
3、交流、探讨、朗读。
4、齐读全诗
四、结语:
《雁门太守行>》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从《雁门太守行》开始,让我们记住一千年前的那个人,他就是李贺!
宋王安石:“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 明杨慎:“宋老头巾不知诗。”
清沈得潜:“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
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注: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四渡赤水出奇兵》:敌重兵,压黔境。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
马诗·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国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