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镇一中西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总第 课时
姓名: 组别: 学情: 书写: 时间:07年8月31日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深层内涵。
2、 细细揣摩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体会反语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3、 感受作者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的胸怀和品格。
【学习重点】
1、 体会精彩的语言。
2、 感受伟人的人格。
【学习难点】
感受作者雨果的内心世界
【资料链接】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选自《雨果文集》。
【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指第2次鸦片战争,即1856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烧圆明园,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而作为侵略者的巴特勒上尉却恬不知耻[注: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不料正直的作者写下这篇揭露真相的文章。
【学习过程】
一.自学检测
1.检查字词
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琉( )璃( ) 珐( )琅( )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 )见 劫( )掠
2. 仔细阅读课文,谈谈感受
3.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5.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释疑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三.迁移延伸
1.课本前插图有两幅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看后有什么感想?
2.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四.同步达标
1.解词: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注: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注: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