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 8年级 28课《送东阳马生序》新课导学案 共 页 主备人:孙翠花 审核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
2、能力目标: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
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难点
预
习
导
引
一.认真读文(至少三遍),家长签字:
二.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嗜学( ) 叩( )问 叱( )咄( ) 俟( )
负箧( ) 曳( )屣 ( )皲( )裂 媵( )人
衾( ) 容臭( ) 烨( ) 缊( )袍 烨然( )
三.作家作品介绍:
宋濂: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疑惑的问题
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至少5个)
问
题
导
学
典
题
训
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检查预习
三、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互助学习,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 2.无从: 3致书以观:
4.假借于藏书之家: 5.弗之怠: 6.怠:
7.录毕: 8.走送之: 9.不敢稍逾约:
10.以是: 11.既加冠: 12.益慕:
13.圣贤之道: 14.又患无硕师: 15硕师名人与游:
16.游: 17.尝: 18.趋百里外:
19.先达: 20.执经叩问:执: 叩问:
21.德隆望尊: 22填其室: 23.援疑:
24.质理: 25.俯身: 26.倾耳以请:
27.或遇其叱咄: 28.叱咄: 29.色愈恭:
30.礼愈至: 31.复: 32.俟其欣悦:
33.卒: 34.负箧曳屣:箧:( )这里指书箱。曳: 屣:
35.穷冬: 36.皲裂: 37.媵人:
38.汤: 39.沃灌: 40.寓:
41.逆旅: 42.衾: 43.再: 44.享:
45.绮绣: 46.腰: 47.容臭: 48.烨然:
49.缊袍敝衣:缊: 敝: 50.略无:
51.慕艳: 52.奉:
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 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益慕圣贤之道。
4.弗之怠。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
10.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俯身倾耳以请。
1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
1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五、文言现象
(一).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1. 走送之 (走 古义:跑 今义: 行走 )
2.日再食 (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 今义: 煮东西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 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
计日以还(以,而)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至: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至舍(到)
六、内容释疑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2.作者谈这些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者写这些优越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幼时读书之苦 (无书之苦 借书之苦) 青年求师之艰 外出求学之难
借书 抄书
2以自己的经历写起,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更亲切平易近人[注: 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烨然若神人。”
通过对比,表现作者内心的乐趣。
七、迁移拓展。
1.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也可用成语概括)
“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西汉孙敬孙敬昼夜苦读,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
刺骨是说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时常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孙敬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注: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注: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2.根据积累,请写出几句劝学的诗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满江红》
2、业精于勤[注: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荒于嬉。 韩愈的《劝学解》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的《戒子书》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注: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注: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如何引
导点拨
理解提升
方法总结
当
堂
检
测
质理: 俯身: 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叱咄: 色愈恭: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作 业
教 知
学 识
反 小
思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