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住理解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对人民,对社会应有贡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大家对勤奋好学的情境非常熟悉,那么,课文中是说谁勤奋呢?怎样勤奋学习的呢?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2、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b、比较句子。
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①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少心血浇灌出来的。(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指什么?)
②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师:①句和②句比,哪句好?为什么?
③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出来的。
师:③句比①句、②句多了哪些词?哪些句?
齐读第一段。
(2)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例,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确立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a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b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c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师: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学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注: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句:勤能补拙[注: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注: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童弟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师: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你还记得哪些关于勤奋的名句?请与大家交流。
2、教师也积累了一些,选几句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匆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匆等明日。——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注: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发挥与勤奋成正比例。——郭沫若
在天才和藏历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师:使学生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