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钞票》教案
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等等)
教学要求:
1、学习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重点:
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一分钱》……
2、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会没人去捡,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又会是怎样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
4、质疑解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想:各自然段讲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
时间——国庆的一天中午
地点——地铁站
人物——我、立明、乘客
2、文中的立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发生什么事?
2、自由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儿?
“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
描写生动:写出了当时的拥挤状态,交代发钱散落的原因。
“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
描写形象:“大喊大叫”写出了乘客的万分焦急,“呼啸”一词写出车速很快。
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写下大致辞内容。
第三自然段:乘客纷纷拾钱给服务员,立明提醒一个壮汉挪开脚,将帅踩住的钱交人服务员。
第四自然段:面对失而复得的钱,那位乘客千恩万谢[注: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服务员强调要感谢大家了,尤其是两位小朋友。
2、自由读,谈谈感受最深的句子。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谈谈这段话讲什么。
八、小结
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存一份爱,这世界便充满阳光,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拥有拾金不昧[注: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的高尚品质。
九、作业:抄写生字,读课文。
板书:
挤车 飞钱
散落的钞票 拾金不昧
课 后 附 记
吴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常常会让学生进行质疑。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让我喜出望外[注: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上这节课时,我班的舒晟同学竟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课文是讲众人拾金不昧的事,为何开头还写‘我’和立明要去麦当劳、去逛书店,而不直接奔向中心事件呢?”我顺水推舟[注: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先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起先,他们有的认为不能只写一件事,才不至于那么单调,还能丰富课文内容;有的则认为是因为课文结尾处写了他们高兴的原因是由于做了好事而并非去了麦当劳或买了《丁丁历险记》。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终于有了新发现,说是为突出立明家生活困难才写的,又有的说是为了表现他们俩人穷志不穷。这时,我赶紧接过话茬,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我故意拖长声音,不说下去)(学生马上接过去说)不贪钱,拾金不昧。”不用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便在孩子们的疑中、议中突现出来了。
(
杨文霞:学习课文时,我结合背诵传统名言或语文天地中的名句理解拾金不昧的含义.古人说:"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样的观念,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
(
汪龙平:这又是一篇与钱有关的记叙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注: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