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题目,直奔主题。
1、《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文中描写他最后姿势的句子,感情朗读。
2、讨论:为何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包含对谭千秋老师舍己救生壮举的赞颂和敬佩之情。)
a、护生的姿势
(1) 体味用词的准确性。
“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注: 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挂在第一位。
“弓”字从形状上写出
“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
(2)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
(3)从这一节可以看出
b、牺牲的姿势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和这一句照应的一节是哪一节?
2、这一句中你最感动的词语有哪些?这一句突出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高大形象。
3、这一句中有一组反义词找出来,说说这样用的好处?(突出了谭老师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3、此时此刻,你用怎样的话语称赞谭老师?
小结:这是写
三、体验情境,再现地震。
1、思考:谭老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舍身救生的?
2、让学生回忆四川汶川大地震。
3、找出文中描写大地震来临时的句子,读出恐怖之情,语速急促,声音低沉。
4、形容情况危险的四字词语有()()()()……
四、人生价值,言传身教[注: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欣赏品悟:
下午2点多,
1、这一节写了什么?(言传——教育学生)
2、理解“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齐读)试举例子说明。
2、思考:谭老师的言传与身教之间的关系?
这是他的言传,为危难之时的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注: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希望学生做的,自己在生死存亡[注: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的一刹那坚守了自己的。
五、评价人物,英魂永存。
1、例举了哪些人物对谭老师的评价,感情引读。
看到这悲壮感动的一幕,救援人员的这样说:“ ;”
获救的学生说:“ ;”一位老师说:“ 。”
2、千说万说,在同学和老师心中,他是一个 、的老师。
3、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说说让别人评价一个人好与自己说自己好的表达方法哪个好?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体味结尾
谭千秋,一位普
1、齐读。
2、体味最后一节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诠释人名涵义。
3、诵读诗句,进一步感悟。
我该想到
刘 肖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老谭
老谭!你说句话啊
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四个学生
我哪想到就是你呀
让我给你擦擦手吧
那上面有血
血迹已经开始发黑了
昨晚被运到操场时,你的手还是软软的
才过了一夜,咋就变得这么硬啊
前天我们牵着手在这个操场散步时
你的手还是热热的
怎么现在就成了冰凉的呢
也许,我该想到那个救学生的老师
就是你,老谭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怎能不明白你对学生的感情
又怎能不理解你作为教师的选择
那一刻
如果我也在
我会和你并肩守护讲桌的,一定
可是此刻,摸着你又硬又冰的手
我的心还是疼啊
你感到了吗?我心心相印[注: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的爱人
备课疑问: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为什么用“身下”?不用身体?意在何为?
[1] [2] 下一页
2、如果缩句的话,“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缩成“身下护着学生”对吗?
(应友人之请,钻研了此文,写成教学设计,敬请批评指正。)
snall答疑:四个学生还活着。当然,我还看到有许多老师身下护着的孩子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但他们同样是英雄,因为他们的行为本质上和谭老师的行为没有区别。活着的学生讲述了当时的情形,使人们得以了解谭老师的伟大。
1、“身下”和“身体”主要是方位的区别,因那些东西是从上面掉下来的。
2、对的,从语法上是如此。
一孔之见[注: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敬请批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