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设题意图: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名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籍对人生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读书的若干名言。(见多媒体课件)
3.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堂练习)
词语解释。(见多媒体课件)
参考答案:(见多媒体课件)
(学生答题后,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三、研读课文,整体把握
1.作者简介。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总结。)
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注: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3)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对人的影响的?
总结: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以上四个思考题,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四、深入阅读,部分感知
1.全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2.朗读后思考:
(1)在本段中,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分论点?
总结:举例论证。
(2)作者具体以哪些事实为例?
总结:为了说明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用八个事例加以说明。这些事实涉及古今中外,使说理全面而充分。
(3)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注: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每个学生只要能讲出熟悉的一两个人物或作品就行。学生作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要作家或作品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对人能产生积极影响的作家或作品。)
(4)本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
[1] [2] 下一页
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五、第一课时小结
在文章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观点,接着以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对读书为何会使人幸福这个命题展开了充分且有力的论证。在具体而富有说明力的事实与引述包含哲理的名言警句之后,作者再次重申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观点。
六、课堂练习
1.找出三个分论点中的关键词。
2.第一自然段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什么?
七、课后作业
1.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
2.试解读文章最后引用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3.搜集古今中外勤奋苦读的事例,并回忆一篇或一部曾经使自己有所感触有所收获的作品。
附录 板书设计: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