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关于记叙文
二. 重点、难点:
(一)《学会合作》
1. 牢记生字:钥匙(yào shi) 嘴唇(zuǐ chún) 倾泻(xiè) 协作(xié)
一幢(zhuàng) 和谐(xié) 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jìn) 卓有成效[注: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zhuó)
2. 理解下列词语:
孤立: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
顾名思义[注: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倾泻:(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来。
天宇:天空。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
3. 结构分析: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 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什么这样说?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3)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感情色彩浓烈。
(4)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第一个事例,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5)“团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6)朗读第5自然段,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目的:看看大家是否具有合作的精神。
要求:用最快的办法救出着火的屋子里面的人。
经过: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取出了自己的彩球,一共用了3秒钟。
结果:一共用了3秒钟就完成了任务。
(7)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按照次序,指不混乱有先后次序。
(8)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9)“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外国专家很出乎意料,很赞赏我们国家的学生的合作精神。
(10)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教学设计>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11)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
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关于记叙文
1.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教学设计>文章叫记叙文。
2. 记叙文的范围:
[1] [2] [3] 下一页
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3. 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教学设计>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4. 怎样写好记叙文?
(1)选材要新:
在选择材料时要避免考虑太浅、太泛,缺乏新意。写好记叙文,关键的一步就是选好材料,有了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另辟蹊径的材料,就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文章高人一筹[注: 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2)立意要高
有了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主题,立意高了,教学设计>文章的价值才更高。
(3)结构要巧
材料新了,立意高了,紧接着就是教学设计>文章的框架结构问题,即教学设计>文章的布局谋篇。因为记叙文的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也就自由灵活,归纳起来,记叙文的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这样安排结构可有顺序、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
②按人物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这样安排结构有利于再现当时的场景。
③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安排结构。这样安排结构可以明白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4)有关结构的安排还有三点要注意:
①详略安排要得当:重点材料要详写,次要材料如铺垫交待则略写。
②过渡照应要自然:过渡是为了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为了教学设计>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过渡照应自然,可以使教学设计>文章脉络清晰,气势酣畅。
③开头结尾有感染力:好的开头能深深吸引读者,妙的结尾又能深深感染读者,故古人有“凤冠”“豹尾”之说。
至于开头的方法,可以是描写环境,营造气氛;可以是抒发感情,引起共鸣;可以是结局先写,倒叙手法等等。
结尾也形式多样: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议论点题,深化主题;写景抒情,渲染气氛;名言警句,蕴意深远等等。
(5)语言要美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要求它的语言要流畅自然,要生动形象,要富有美感。要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地再现人物和事件;要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语言、心理;要生动形象地摹拟环境物景。这样才可能成功地写好一篇记叙文。
【典型例题】
一、填上合适的词语:
( )祖国 ( )任务 ( )学业 ( )乐曲
( )的乐曲 ( )的目标 ( )的精神 ( )的合作
二、写出同音字,并组成词语:
1、chún——嘴( ) ( )朴热情 ( )香
2、xié——( )作 威( ) 歪风( )气
倾( ) 和( ) 扶老( )幼
3、xī ——( )牲 ( )收 ( )望 ( )薄
( )日 可( ) 分( ) 清( )
信( ) ( )灭 小( ) 熟( )
无( ) ( )盖
三、根据课文填空:
1、“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相互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_的方法。
2、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说:小合作________,大合作________,不合作就_____。
4、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有成效的合作,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只举前一个事例够不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歌颂祖国 下达任务 完成学业 演奏乐曲
悠扬的乐曲 远大的目标 崇高的精神 &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bsp; 愉快的合作
二、1、chún——嘴唇 纯朴热情 醇香
2、xié——协作 威胁 歪风邪气[注: 歪、邪:不正当,不正派。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 倾斜 和谐 扶老携幼[注: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3、xī——牺牲 吸收 希望 稀薄 昔日 可惜 分析 清晰
信息 熄灭 小溪 熟悉 无锡 膝盖
三、1、设问
2、成功
3、小合作有小成就 大合作有大成就 不合作就没有成就
4、演奏音乐会 瓶口逃生
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的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模拟试题】
以《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8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以《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800字左右。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母亲,开车带着自己参加中考的儿子赶赴考场。因为交通拥挤,母亲想抄近路。在一条小路上,他们的车轮不幸陷入了一个泥坑,进退维谷[注: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母子俩下车,试图把车推出去,可是两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小了。正值上班高峰,小路上不时有行色匆匆的路人,却没有人肯停下来施以援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考试的时间渐渐接近,孩子急得近乎绝望:三年的努力难道就这样毁于一旦[注: 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了吗!母亲呢,豆大的汗珠在额头沁出。她的眼前,孩子挑灯苦读的身影和落榜后痛苦的脸庞交织在一起……
望着路上来往的行人,母亲咬咬牙,双腿一弯,膝盖重重地跪在了被露水打湿的冰凉的路面上。有人疑惑了,有人惊讶了,渐渐人们围拢过来。母亲一开口,就哽咽了:“各位大叔大伯,我们的车陷这儿了,孩子……今天中考……咱读了三年,就盼这一天……”她用嘶哑的嗓音求告着,“求求各位帮……帮个忙吧……推个车吧……”她把头磕得咚咚作响。
人们面面相觑[注: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人群中传出了窃窃私语[注: 背地里小声说话。]。“怪可怜的!帮一把吧。”“是啊,谁没个难处呢!”“咱大伙一起帮一把!”一个工人模样的中年人振臂一呼[注: 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首先站到了车后,两个、三个……一会儿,五六个年轻力壮[注: 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的汉子聚到了一起,母亲在驾驶室里发动着。“嗨呦——嗨呦——”随着大伙儿有节奏的喊声,汽车一点一点地动了。“嘿,出来了!”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快乐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在初夏清风的吹拂下,微笑洋溢在每一个人脸上。
孩子终于及时赶到了考场。
是什么让一位母亲放弃了自己的脸面和尊严,在大庭广众[注: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之下屈膝?又是什么让人们把援助之手伸向这素不相识[注: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的母子俩?是爱的力量。
也许有人认为,母亲爱子是出于本能,不足为奇[注: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当这种爱以最直接、最诚挚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它的力量超乎人们的想象。是这种力量,将母亲个人的爱传递给陌生人,激发出更多人的关爱,让爱迸发出更令人震撼的力量。
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吧!更让这份爱感动这个世界吧!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