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流过的地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公输子为鹊》《机器人出诊》
二. 教学重点、难点
l.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 抓住自己感受深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从24课最后3个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4. 了解年轻女教师背一个下肢残废的小女孩上下学的感人故事,体会女教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
5.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
6. 理解墨子的话,懂得判断技艺成就巧与拙的标准要看对社会是否有利。
7.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情处理问题不能简单地照搬书本知识,要结合实际情况;机器人是人制造出来的,再聪明也只能按人们意志办事。
8. 学习课文的写法,以“我设计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
《山泉流过的地方》
一. 自学生字新词。
千回百折[注: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曲曲折折。
与世隔绝:和外界不来往,没有联系。
倾心:拿出真诚的心。文中是指女教师全身心地爱上了偏僻的山区。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怜爱:同情、爱护。
朝朝暮暮:每天早晚。
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年轻的山区女教师背一个下肢瘫痪的小女孩上下学的感人事情。
三.表现了年轻教师的什么品质?
赞扬了年轻教师热爱山区,献身于山区教育事业的品质。
四. 最后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感人,自选背诵,积累语言。
五. 这篇文章结构比较复杂,很有特点,与《再见了,亲人》进行比较,思考一下:这两课在表达顺序、开头、结尾上有什么不同? (插叙、首尾呼应)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雾霭(wǜǎi):雾气。
弥留之际[注: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指病重快要死了的那个时候。
喃喃:象声词。
二. 文章写了几件事?(四件事)
l. 在肖邦被迫离开祖国的那一天,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为他送行。
2. 肖邦得知反沙俄统治的起义失败的消息,悲愤欲绝,写下了《革命进行曲》。
3. 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愁,倾注在音乐创作之中,废寝忘食[注: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的工作。
4. 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握住姐姐的手,恳求她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公输子为鹊》
一. 介绍材料: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另立新说,聚众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现存53篇。
二. 认识生字。
辖xiá 臾yú 拙zhuó
三. 从墨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墨子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对技艺成就是巧是拙的判断标准是:看对社会是否有利。
四. 给别人讲故事。
《机器人出诊》
1.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情处理问题不能简单地照搬书本知识,要结合实际情况;机器人是人制造出来
[1] [2] [3] [4] [5] 下一页
>的,再聪明也只能按人们意志办事。
2. 指导习作:模仿课文写法,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回忆课文的写法:
本文具体写了机器人方方给动物看病(干什么,怎么干?)
展开想象:
设想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怎样为人类服务。
要求:
(1)看谁想的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
(2)重点写机器人是怎么干的。
(3)可以简单地写机器人什么样,怎样研制的。
(4)要在一节课中写出400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看拼音写词语:
zhèng shí qià hǎo rán shāo mù péng
( ) ( ) ( ) ( )
wán qiáng qí tè kàng hàn niè shí
( ) ( ) ( ) ( )
二. 给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临:a. 到达,来到;b. 靠近,对着;c. 将要,快要d. 照着字、画摹仿
(1)临街( )(2)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3)临了( )(4)临一幅画( )
2. 残:a. 不完整;b. 剩余的;c. 伤害;d. 凶恶
(1)残酷( )(2)月缺花残( )
(3)摧残( )(4)残汤剩饭( )
三.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狐峰突起( ) 盛气陵人( )
综和利用( ) 兴国安帮( )
目之所极( ) 青春换发( )
四.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2. 那大臣想:难道我还不称职?难道我还是愚蠢的吗?
五. 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例:屋里真冷。
屋里真冷,冷得人都不愿坐下。
1. 这片桃园真大。
这片桃园真大,____________。
2. 教室里很静。
教室里很静,____________。
六.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历代人们在歌颂( )、( )、( )、( )……我想,( )。
2. 花丛里还( ),兴安岭中( ),味道很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点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注: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1. 短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0.06)
2.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0.03)
的确(dí de) 疾驰(jī jí) 虽然(suí suī)
3. 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与秦岭大不一样?(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老师的梦
每天晚饭前,隔壁都会响起8岁的雅西练钢琴的声音。那稚嫩而胆怯的节奏并不给人以美感。我是一位老师,我很赞成实施“减负”,但是每当听到那琴声,我就会感受到一个稚嫩的心灵所承受的重负。
雅西的妈妈不止一次跟我提起“减负”的好处。当然最大的好处是她可以让雅西全方位地接受艺术教育。因为现在家庭作业很少,剩下那么多时间干什么?雅西自己当然不会安排。于是妈妈安排的练习琴、学画、上业余体操班,就成了雅西理所当然[注: 按道理应当这样。]的“功课”。她妈妈还美其名曰“加强素质教育”,以免孩子浪费光阴。
每天傍晚,听着断断续续的琴声,我常有一种想过去看看的冲动。我不知道雅西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如果把课余时间交给雅西自己来安排,她也许会和许多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注: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当孩子们终于从题山题海题沙漠中走出来时,竟不知道干些什么才好。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悲哀!
我看过一部电影,其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美国某镇一个13岁的小男孩,每天下午都在后院里鼓捣一些零件,还挖地。邻居向警察投诉,说这孩子被家长虐待。经警察调查,事实是小男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制作自动喂食机(用于养鸡场),种植养鱼饲料。他告诉警察没有任何人强迫他劳动,他喜欢这么做,这让他的课余生活充满了快乐。
快乐,这是个多么简单的生活信条,又是多么难以达到的境界。
我不止一次地梦想,让孩子们能在课余拥有他们的快乐。我渴望,“减负”后社区能及时建造儿童俱乐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快乐地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甚至可以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地玩泥巴。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干涉他们的意愿。这该使孩子们多开心啊!
快乐,在这里将得到最好的诠释;做时间的主人,在这里将得到最好的证明!但愿这一天不会很远,但愿不久的将来,孩子们能真实地书写我的梦想。
1. 短文讲了两件事,请你写出事情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 结合课文内容讲讲“不知所措”的意思。
不知所措--
3.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当孩子们终于从题山题海题沙漠中走出来时,竟不知道干些什么才好。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悲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这一天不会很远,但愿不久的将来,孩子们能真实地书写我的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zhèng shí qià hǎo rán shāo mù péng
(证实) (恰好) (燃烧) (木棚)
wán qiáng qí tè kàng hàn niè shí
(顽强) (奇特) (亢旱) (啮食)
二. 给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临:a. 到达,来到;b. 靠近,对着;c. 将要,快要d. 照着字、画摹仿
(1)临街(b)(2)身临其境(a)
(3)临了(c)(4)临一幅画(d)
2. 残:a.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不完整;b. 剩余的;c. 伤害;d. 凶恶
(1)残酷(d)(2)月缺花残(a)
(3)摧残(c)(4)残汤剩饭(b)
三.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狐峰突起(孤) 盛气陵人(凌)
综和利用(合) 兴国安帮(邦)
目之所极(及) 青春换发(焕)
四. 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他不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
2. 那大臣想:难道我还不称职?难道我还是愚蠢的吗?
那大臣想:我不称职,我很愚蠢。
五. 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例:屋里真冷。
屋里真冷,冷得人都不愿坐下。
1. 这片桃园真大。
这片桃园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2. 教室里很静。
教室里很静,静得同学们连彼此的呼息声都能听到。
六.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历代人们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我想,(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
2.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点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 短文选自课文《林海》。作者是老舍,他还写过《猫》。(0.06)
2.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0.03)
的确(dí√ de) 疾驰(jī jí√) 虽然(suí√ suī)
3. 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0.04)
答: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
4.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与秦岭大不一样?(0.04)
答:因为大兴安岭的“岭”多而且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而秦岭的“岭”却给人以高耸入云[注: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的感觉,所以说它们大不一样。
一位老师的梦
每天晚饭前,隔壁都会响起8岁的雅西练钢琴的声音。那稚嫩而胆怯的节奏并不给人以美感。我是一位老师,我很赞成实施“减负”,但是每当听到那琴声,我就会感受到一个稚嫩的心灵所承受的重负。
雅西的妈妈不止一次跟我提起“减负”的好处。当然最大的好处是她可以让雅西全方位地接受艺术教育。因为现在家庭作业很少,剩下那么多时间干什么?雅西自己当然不会安排。于是妈妈安排的练习琴、学画、上业余体操班,就成了雅西理所当然的“功课”。她妈妈还美其名曰“加强素质教育”,以免孩子浪费光阴。
每天傍晚,听着断断续续的琴声,我常有一种想过去看看的冲动。我不知道雅西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如果把课余时间交给雅西自己来安排,她也许会和许多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当孩子们终于从题山题海题沙漠中走出来时,竟不知道干些什么才好。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悲哀!
我看过一部电影,其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美国某镇一个13岁的小男孩,每天下午都在后院里鼓捣一些零件,还挖地。邻居向警察投诉,说这孩子被家长虐待。经警察调查,事实是小男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制作自动喂食机(用于养鸡场),种植养鱼饲料。他告诉警察没有任何人强迫他劳动,他喜欢这么做,这让他的课余生活充满了快乐。
快乐,这是个多么简单的生活信条,又是多么难以达到的境界。
我不止一次地梦想,让孩子们能在课余拥有他们的快乐。我渴望,“减负”后社区能及时建造儿童俱乐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快乐地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甚至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泥巴。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干涉他们的意愿。这该使孩子们多开心啊!
快乐,在这里将得到最好的诠释;做时间的主人,在这里将得到最好的证明!但愿这一天不会很远,但愿不久的将来,孩子们能真实地书写我的梦想。
1. 短文讲了两件事,请你写出事情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减负”后雅西的妈妈给她安排了练钢琴、学画画、上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操班等课余“功课”。
第二件事:一部美国电影中,一个男孩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 结合课文内容讲讲“不知所措”的意思。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当孩子们终于从题山题海题沙漠中走出来时,竟不知道干些什么才好。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悲哀!
过去的孩子们只习惯于做老师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而现在减负了却不知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
(2)但愿这一天不会很远,但愿不久的将来,孩子们能真实地书写我的梦想。
我希望“减负”后社区能给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自由自在地玩,开心地生活并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