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学弈》
知识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2.能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
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不可三心二意[注: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知识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
2. 能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体会学无止境[注: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的道理。
[教学过程]
《学弈》
1.易错字:
俱 矣 曰
2. 形近字组词:
俱 矣 曰
具 唉 日
3. 易错字音:
诲 虽
4. 字词义
课后注释
5. 资料补充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6. 课文讲解:
(1)读熟
(2)据注释进行理解
(用自己的话疏通即可)
(3)体会情感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
1. 易错字
沧
2. 形近字组词
沧 汤
苍 荡
3. 易错读音:
斗 孰
4. 字词义
课后注释
5. 资料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山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 课文讲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据注释进行理解
(3)了解故事的结构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2>阐明所持观点
<3>孔子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4)明白故事的道理
(学习是无止境的)
[1] [2] [3] [4] 下一页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用音序查字法查下列字:
孟:音序( )音节( )
沧:音序( )音节( )
汤:音序( )音节( )
汝:音序( )音节( )
二.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注: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3.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 词语搭配:
坚持 优点 技艺 纯熟
维持 原则 心灵 纯朴
保持 秩序 感情 纯洁
四. 选词填空:
阻碍 阻挡 阻挠 精细 精密 精致
1. 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 ),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 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
3. 他是一个做事( )的人。
4. 显微镜是一种( )的仪器,用它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渍水的大街上
我们市在长江边,一下大雨,大街小巷[注: 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就积满了水。这几天连降特大暴雨,我们这里地势低,变成一片汪洋[注: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公园池塘里的水漫了出来,鱼都游到大马路上来了。
渍水的大街上,大人们都在忙。可是,渍水却为我和我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个“乐园”:我们在渍水的大街上打水仗、放帆船、踢足球……有趣极了。
玩了不久,我发现不光是我们男孩子对渍水有兴趣,有位老大爷也和我们一样对渍水有兴趣。你看他,满头银白色的头发,脸上的皱纹像一刀一刀刻上去那么深。他披着一件银灰色的塑料雨衣,拄着拐杖,在积水中趟来趟去。
他想干什么呢?逮鱼吗?哦,不像,他可没带鱼网什么的。他是找什么丢了的东西吗?也不像,你看他,哪儿水深往哪儿走,不时用拐杖比量积水的深度。
这位老大爷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离开伙伴悄悄地跟在他后面,看他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他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穿过一条巷又一条巷。用拐杖量了又量。看得出,他腿脚不大灵便,腰弯不下来,迈步也很艰难。
这时,前面来了一个穿红雨衣的女孩子。啊!是小娟!我正想上前跟她打招呼,她却对老大爷说话了:“爷爷,我找你老半天,奶奶叫你回去吃饭!”
爷爷!小娟叫他爷爷?他就是小娟的爷爷!我惊呆了。因为小娟的爷爷是谁,我们全班都清楚。她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爷爷是位老红军》,李老师在班上朗读过。要知道,他是已经离休的一位大干部啊!
“娟子,你跟奶奶先吃吧,我在街上买个烧饼吃就行了。”
“奶奶说,你在水里泡久了,关节炎会更严重的!”
“好娟子,爷爷还有几条街就查完了,你先回去吧!”
“爷爷--你不是已经离休了吗?”
小娟的爷爷摸了摸她的头,亲切地说:“娟子,爷爷虽然离休了,但是,我还要帮助市领导为人民办实事,把排渍水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啊!”
说实在话,我们男孩子是不爱哭的,但是这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
阅读和思考:
1. 选择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小娟( )老大爷( )男孩子( )奶奶( )
(2)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娟( )老大爷( )男孩子( )奶奶( )
用“--”在原文中划出描写这个主要人物外貌的词句。
3. “玩了不久,我发现不光是我们男孩子对渍水有兴趣,有位老大爷也和我们一样对渍水有兴趣”这句话是一个________句。这种句子在文章中起________的作用。
4. 写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前:____________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仔细阅读全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那位老大爷是个什么身份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要在渍水的大街上检查道路积水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语言、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用音序查字法查下列字:
孟:音序(m)音节(mèng)
沧:音序(c)音节(cāng)
汤:音序(t)音节(tāng)
汝:音序(r)音节(rǔ)
二.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指弈秋的教导)
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
3.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三. 词语搭配:
四. 选词填空:
阻碍 阻挡 阻挠 精细 精密 精致
1. 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阻挠),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 惰性是我们前进的(阻碍)。
3. 他是一个做事(精细)的人。
4.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用它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渍水的大街上
我们市在长江边,一下大雨,大街小巷就积满了水。这几天连降特大暴雨,我们这里地势低,变成一片汪洋,公园池塘里的水漫了出来,鱼都游到大马路上来了。
渍水的大街上,大人们都在忙。可是,渍水却为我和我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个“乐园”:我们在渍水的大街上打水仗、放帆船、踢足球……有趣极了。
玩了不久,我发现不光是我们男孩子对渍水有兴趣,有位老大爷也和我们一样对渍水有兴趣。你看他,满头银白色的头发,脸上的皱纹像一刀一刀刻上去那么深。他披着一件银灰色的塑料雨衣,拄着拐杖,在积水中趟来趟去。
他想干什么呢?逮鱼吗?哦,不像,他可没带鱼网什么的。他是找什么丢了的东西吗?也不像,你看他,哪儿水深往哪儿走,不时用拐杖比量积水的深度。
这位老大爷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离开伙伴悄悄地跟在他后面,看他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他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穿过一条巷又一条巷。用拐杖量了又量。看得出,他腿脚不大灵便,腰弯不下来,迈步也很艰难。
这时,前面来了一个穿红雨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的女孩子。啊!是小娟!我正想上前跟她打招呼,她却对老大爷说话了:“爷爷,我找你老半天,奶奶叫你回去吃饭!”
爷爷!小娟叫他爷爷?他就是小娟的爷爷!我惊呆了。因为小娟的爷爷是谁,我们全班都清楚。她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爷爷是位老红军》,李老师在班上朗读过。要知道,他是已经离休的一位大干部啊!
“娟子,你跟奶奶先吃吧,我在街上买个烧饼吃就行了。”
“奶奶说,你在水里泡久了,关节炎会更严重的!”
“好娟子,爷爷还有几条街就查完了,你先回去吧!”
“爷爷--你不是已经离休了吗?”
小娟的爷爷摸了摸她的头,亲切地说:“娟子,爷爷虽然离休了,但是,我还要帮助市领导为人民办实事,把排渍水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啊!”
说实在话,我们男孩子是不爱哭的,但是这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
阅读和思考:
1. 选择题。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老大爷( )男孩子(√)奶奶( )
(2)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小娟( )老大爷(√)男孩子( )奶奶( )
2. 用“--”在原文中划出描写这个主要人物外貌的词句。
3. “玩了不久,我发现不光是我们男孩子对渍水有兴趣,有位老大爷也和我们一样对渍水有兴趣”这句话是一个过渡句。这种句子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的作用。
4. 写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前:我们市在长江边,一下大雨,大街小巷就积满了水。
后:奶奶说,你在水里泡久了,关节炎就会更严重的!
5. 仔细阅读全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那位老大爷是个什么身份的人?
那位老大爷是位老红军,已离休的一位大干部。
(2)他为什么要在渍水的大街上检查道路积水情况?
他要帮市领导为人民办实事,把排渍水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
(3)他的语言、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脚踏实地[注: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地为人民办实事,散发着光和热的精神。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