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一)单元四:复习巩固
(二)17《少年闰土》学习目标:
1. 学习7个生字及读词。
2. 有感情地读书,背诵第一自然段。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 通过外貌了解闰土的特点。
5. 初识鲁迅,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三)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读词语。
2. 有感情地读书,理解课文。
3. 联系上下文与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注: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和老师一起学:
(一)单元四:
1. 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
2)读读记记——葬礼、主持、语调、悲剧、治理、归宿……
2. 口语交际:
1)珍惜资源——谈一谈自己或大家如何珍惜资源。
2)习作——针对生活中不少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3. 日积月累[注: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供营生命绿色。
(二)17《少年闰土》:
1. 学习生字:
胯——夸加月字旁就是胯。胯骨
猬——胃加反犬旁就是猬。刺猬
2. 词语理解:其间——那中间。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3. 理解句子:
“我那时并不知道……如小狗而凶猛。”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到现在也不知道。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象小狗一样而且凶猛。
“我素不知道……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我不知道很多的事情,现在知道了,是闰土告诉我的,所以我很是羡慕和钦佩他。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的生活很狭窄,不象闰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流露出“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三)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学习生字:
囫囵——都是旧字加偏旁。
2. 理解词语:
失声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
囫囵吞枣[注: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
饱经风霜[注: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形容经历很多的艰难困苦[注: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3. 句子理解:“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的掉下来。”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
“伯父摸着胡子……还是我的记性好。”伯父幽默地批评“我”读书马虎。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1] [2] [3] [4] [5] 下一页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看拼音写字词。
气pò( ) jiān( )灭 diān( )倒
jǐn( )旗 qián kūn( ) 推jiàn( )
zhān( )仰 xī( )灭 shān( )掉
fěi cuì( )
二. 读一读,选一选。
1. 用√ 选择韵母都相同的一组。
(1)翁 同 穷 ( )
(2)也 月 学( )
(3)接 写 爹( )
2. 用√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与外边的词语搭配起来。
(发现 发明)问题 (发布 发表)意见 (矫健 慈祥)的面庞
(发动 发起)冲锋 (充满 充分)光明 (伟大 高大)的奇迹
3. 选择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并用“√”选出。
夸耀 武断 信任( ) 果断 勇敢 机智( ) 凶猛 拥护 英雄( )
三. 读读、填填。
1. 字组成语或短语。
( )然发动进攻 ( )然悔悟
( )然若失 ( )然无声
2. 写出我国四大古代名著的标题。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3. 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 )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 )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 )没有好处。
四. 阅读
(一) 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 )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 )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 )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 )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注: 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二)
萤火虫
萤火虫最有趣的特点是□尾部发光和猎食的方法。萤火虫发出两点萤火,来源不简单。雌萤的发光器生在腹部最后三节□前两节在腹面,构成阔带形,第三节的发光部分比较小,像两个小点子。雄萤只有尾部末节两个小点。萤火虫是这样来发光的?它表皮下面能够发光的细胞含有萤光素和萤光酶两种成分,萤光素和含有能量的物质结合,有氧气时,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就产生光亮。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 在两个□内填上的标点。
2. 上文是说明萤火虫具有( )的特点。
3. 萤火虫能发光是因为( )受到了催化作用。
a. 氧气和含有能量的物质 b. 含有能量的物质和萤光素
c. 萤光酶、氧气 &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bsp; d. 萤光素、萤光酶
4. “萤火虫能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 “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加点词“常常”为什么不能去掉?
(三)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海报、打水扫地、搬运工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注: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1.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孟庭苇(台湾歌星)的一首力作,曲调凄婉。
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盛情邀请( )
(2)盛况空前( )
a. 参加盛会 b. 盛意难却 c. 身着盛装 d. 盛气凌人[注: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3. 演出盛况空前,这可从观众的表现看出:为了看戏,他们克服了____、______的困难;来看戏又______。
4. 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字词。
气pò(魄) jiān(歼)灭 diān(颠)倒
jǐn(锦)旗 qián kūn(乾坤) 推jiàn(荐)
zhān(瞻)仰 xī(熄)灭 shān(删)掉
fěi cuì(翡翠)
二. 读一读,选一选。
1. 用√ 选择韵母都相同的一组。
(1)翁 同 穷 ( )
(2)也 月 学( )
(3)接 写 爹( √ )
2. 用√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与外边的词语搭配起来。
(发现√ 发明)问题 (发布 发表√)意见 (矫健 慈祥√)的面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发动 发起√)冲锋 (充满 √充分)光明 (伟大√ 高大)的奇迹
3. 选择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并用“√”选出。
夸耀 武断 信任( ) 果断 勇敢 机智( √ ) 凶猛 拥护 英雄( )
三. 读读、填填。
1. 字组成语或短语。
(突)然发动进攻 (恍)然悔悟
(泰)然若失 (悄)然无声
2. 写出我国四大古代名著的标题。
《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3. 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如果)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就)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是)没有好处。
四. 阅读。
(一) 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 4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 5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 6 )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 1 )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 2 )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 3 )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二)
萤火虫
萤火虫最有趣的特点是(:)尾部发光和猎食的方法。萤火虫发出两点萤火,来源不简单。雌萤的发光器生在腹部最后三节(、)前两节在腹面,构成阔带形,第三节的发光部分比较小,像两个小点子。雄萤只有尾部末节两个小点。萤火虫是这样来发光的?它表皮下面能够发光的细胞含有萤光素和萤光酶两种成分,萤光素和含有能量的物质结合,有氧气时,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就产生光亮。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1. 在两个□内填上的标点。
2. 上文是说明萤火虫具有(尾部发光)的特点。
3. 萤火虫能发光是因为(d)受到了催化作用。
a. 氧气和含有能量的物质
b. 含有能量的物质和萤光素
c. 萤光酶、氧气
d. 萤光素、萤光酶
4. “萤火虫能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这说明它能够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
“这”指的是—萤火虫能随意把光放大收小或者熄灭。
5. “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加点词“常常”为什么不能去掉?
(三)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海报、打水扫地、搬运工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1.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孟庭苇(台湾歌星)的一首力作,曲调凄婉。
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答: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看到了台湾河南人的热情。
2. 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盛情邀请(b)
(2)盛况空前(d)
a. 参加盛会 b. 盛意难却
c. 身着盛装 d. 盛气凌人
3. 演出盛况空前,这可从观众的表现看出:为了看戏,他们克服了路途远、身有残疾的困难;来看戏又当“义工”。
4. 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答:思念家乡的情感。
5. 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答:黯然——是因为想家伤心;铿锵的声音——因为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6. 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答: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