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一讲: 鉴赏诗歌形象
【典例探路】 ●典例1: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注: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注: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典例2: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知识精讲】 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点击下载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