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教学反思
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 万芃芃
在“同文异教”的教研活动中,我
在文本教学设计上,我
在导入新课时,学生一下子就被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注: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的凡尔赛宫吸引住了,仿佛游览其中。我借此机会发问:要求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宫殿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并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既能及时反馈学生观看录像的效果,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了他们的眼观、口说、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欲被激活了,一发不可收拾[注: 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紧紧抓住课文“艺术价值高” 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这样一个“点”串联起很多“面”,学生有据可找、有话可说。并且挖掘出很多我课前没有备到的地方,让我惊叹不已。原来发现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并不像有的人所想像的那样呆板枯燥,而是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请同学们从文中摘录所喜欢的语句,从语言角度和说明文特点出发分析理解说明理由。“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注: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注: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 等生动说明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这一环节,将语文味上了出来,同学们可自由发挥,处处“咬文嚼字[注: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嚼出各种各样的味道,令人欣赏。
两节课上下来,我发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