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入
很高兴认识大家,相信同学们已经阅读过今天所要学的文章了,如果是,请同学们抬起头,展开你们的笑颜,好,我看到你们的微笑了,你们的微笑比冬天的阳光还让我温暖,让我们一起带着温暖的心,去感受流放的生命,穿越了时空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2、 授新课
a、 请学生齐声诵读题目
b、 请班级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再次诵读题目
(“出”和“精彩”)
c、 读本文前,你对林则徐了解多少,你所知道的林则徐最伟大的壮举是什么?
虎门销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上任时说过一段话,这段话是林则徐在升任两广总督后,在总督府衙题写的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注: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注: 形容岩石高耸。],无欲则刚.
此联告诫人们: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善于听取各处意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才能达到“壁立千仞”的境界。
林则徐何尝不是这样啊!
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文章,读后,你对林则徐又多了份怎样的了解?
思考:文章的“流放的精彩”具体指什么?在文章中的哪一段表现出来的?
提示:第四节: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
第九节:林在极端的逆境中,仍旧保持着伟大而高贵的英雄本色和人格魅力(诵读这一段)
(世俗的目光总停留在辉煌灿烂的表面,而忽视事实背后的辛酸和无奈,而林则徐却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却干出最平凡而又最惊天的伟业。林公渠就是他嵌在边疆的脚步。被流放,却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我们应该向这样的生命致敬。)
细致揣摩:
再读课文(阅读时,把你感触最深的文字勾画出来)
1、“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提示: 文眼 总领下文
思考:“作者的震撼和感动”具体是什么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提示:
①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对比
②“我”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感受的对比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与被流伊犁的对比。
④林则徐流放伊犁时的“选择”的对比
⑤林则徐和“一般流放者”的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使“精彩”的内容更丰富,鲜明地突出了林则徐遭流放后所表现出的意志品格和人格魅力,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震撼源自曾居高位的功臣在大漠戈壁的寂寞坚守;
作者的震撼还源自发配边疆的罪臣在天山山脉的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作者的震撼更源自大起大落中经受住严峻考验,仍旧保持着伟大而高贵的英雄本色。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死也豁得出去,难道还会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去追求?
这是林则徐的人生信条,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湮没在历史深处的清瘦枯槁的身影在这句话逐渐明朗。读着这句话,灵魂间的那些狭隘,庸俗的想法被荡涤得干干净净。
3、“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
你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够掌握它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每个人又都有不同的生命的高度。太平无事,暖衣饱食[注: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这是凡人的高度;唇争舌战,高官厚禄[注: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这是政客的高度;美酒盈樽,歌以抒怀,这是诗人的高度;安享渔耕,以乐天年,这是隐士的高度;带甲百万,决胜千里[注: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这是将军的高度;天马行空[注: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撼天动地,这是英雄的高度;并吞宇内,唯我独尊[注: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这是帝王的高度;悲天悯人[注: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先忧后乐[注: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是圣人的高度……有许许多多的高度,而这每一个高度的最好表现却又是自己的目标,追求和境界;而同时,这不同的高度又决定了一个人的责任、义务乃至于命运。
而林则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生命的新高度。
拓展训练:
精彩的定义在字典里是“出色、优秀”。一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精彩,在林则徐身上我们懂得了精彩需要用行动来创造,我们也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精彩。我们更要发现别人身上的精彩。
请写出你生命中曾经有过的精彩,或者周围人的生命精彩之处,如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或者你看到的一个别人的精彩的瞬间或场景等等。
还可以就
[1] [2] 下一页
自己的情况谈精彩,不知道我们班级是不是重点班,也许有的同学成就了梦想,也许有的同学与更好的高中擦肩而过,不论情况怎样,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及人生道路上如何在面对顺境或是逆境时实现生命的精彩。
小结:
流放的屈原顶着一身破败的蓑衣,在河流和草泽中缓缓地行走.到了江边,他悠然地伫立着发出了“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政治引路人的精彩。
流放的苏轼来到了黄州,旷达写在心里,绣口吐出了“大江东去[注: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注: 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流放让苏轼把苦难演绎成豪放高歌的精彩。
流放的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注: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完成了他生命这场戏的高潮。他的灵魂在伊犁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