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二、课前预习
1、注音
黔 ( ) 船载( ) 庞然( ) 慭慭然( )
骇 ( ) 遁 ( ) 噬 ( ) 狎 ( )
跳踉( ) 大㘎( )
2、作者简介
三、教学过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注: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n
[1] [2] [3] [4] 下一页
bsp;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总结课文内容
四、当堂反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 ) 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____ ,字 _ ,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窥之( )
⑵ 远遁 ( )
⑶ 以为且噬己也( )
⑷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nbsp;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五、拓展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响遏行云[注: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⑴未穷青之技
⑵秦青弗止
⑶自谓尽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⑷乃谢求反
⑸于: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②饯于郊衢
⑹之:①未穷青之枝
②自谓尽之
1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薛谭乃谢求反
14、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⑴遂辞( )归 ⑵饯( )于郊衢
⑶( )抚节悲歌 ⑷薛谭乃谢( )求反
15、填空。
⑴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⑵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⑶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黔之驴》答案
参考答案:
自主积累:一、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巨大的样子 小心谨慎[注: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另外 害怕 渐渐 忍受 考虑 本领 三、1.《柳河东集》柳宗元 子厚 唐 四川 贵州 2.骈文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能力训练:四、1.⑴偷看 ⑵逃走 ⑶咬 ⑷用脚踢 2.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3.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注: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5.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注: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开放拓展:五、1. a 2. a 3. ①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读书 ②(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 4 勤奋好学 孝敬父母。
12、⑴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⑵弗止:不挽留。⑶谓:认为,以为。⑷谢:谢罪,道歉。⑸①向,跟着;②在。⑹①的;②代技艺。 13、“反”通“返”,归,回去。 14、⑴青,或秦青⑵薛谭⑶秦青⑷于秦青 15、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⑵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艺,自愧不如[注: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快心潜心学习。⑶说明学无止境[注: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如果浅尝辄止[注: 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注: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注: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的道理。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