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开考。本次模拟考试与泰州、南通两市联考,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门。学生根据选修科目的不同,在语数外之外再选考两门,文理科生的必选科目分别为历史和物理。当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
时间压缩 命题与高考相似
据悉,本次“二模”与历年模拟考试不同,并不完全仿真高考,而把考试时间缩短至两天,其间并没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样的时间安排,对考生影响不大。在减负“新政”实施后,学生在校时间缩短,还剩60多天就要高考,时间太紧。如果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模拟一次,加上阅卷,至少也要四天时间,“对考生来说不划算”。
尽管在时间安排上压缩了,但三市联考各科均由资深高三教师和高考专家命题,其中不乏直接参与今年高考的命题人。“命题与高考相似,操作规程贴近高考。”
题目难、活 成绩最接近高考
当天语文、数学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语文难度与“一模”持平,题目很活;数学难度提高。高三老师提醒考生,试题活一点、难一点是正常的,不要影响下面科目的发挥,要从模拟时就磨炼这种心态。
“这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模拟。”扬大附中东部分校资深高三数学老师李春表示,考生在“一模”时,能力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知识只是形成了一个点;通过“一模”测查、重点复习,到“二模”时,考生的知识已经由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综合能力提升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二模’的成绩与高考成绩接近度最高。当然,凡事都有例外,高考中不乏跳出‘黑马’的先例。”
实战磨炼 排名作择校依据
“但不能拿‘二模’成绩去对应高考分数。”李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应以考试成绩所表明的相对排位信息作为主要参考,即这个学生在其中学的排名或者在区内所有考生中的排名。绝对分数没有参考意义,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的相对排名才具有稳定性。以这个排名为基准,参照去年这个位置学生的高考成绩,再对应去年各院校录取分数线,可以基本定位与其估分合适的一批院校。最后,根据对这些院校的深入了解(包括往年的录取信息),选定一所学校。
“最重要的,还是对考生实战心理的磨炼。”李老师称,模拟是为了让考生习惯高考、适应高考。据了解,高考前,我市考生要经历三次大规模的模拟考试,“三模”定于四月底五月初。“‘二模’是中间的一次,无论是在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上,还是在心理的适应上,对考生来说都更有针对性。”
见习记者 冯萍
点击获取更多考试成绩录取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