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花瓣飘香
备课人:李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注: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
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1] [2] [3] 下一页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1)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2)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3.指名读,分角色读。
4.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5.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2)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3)听歌曲《妈**吻》
(4)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5)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指名表演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六、作业设计。
1.连一连。
飞快地 摘下
轻轻地 望着
惶恐地 穿过
小心地 问道
2.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们会说些什么?我把花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时,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注意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情、动作等。
【板书设计】
小女孩 摘花
6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
本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品读课文时比较急于让学生的体会达到我设想的那一个点,便努力引导学生朝着我的思想说,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可以盲目禁锢学生的思维。此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马上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正好是一个契机,课的结束部分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向自己的妈妈说几句心里话的小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内容延续到生活中,还可以把思想品德的培养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何乐而不为[注: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