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太空》学案
学习要点:
一、“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经过
二、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结构
三、语言的准确性
二课时
要求:读课文不少于三遍并完成相应练习
学习步骤提示: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查阅字典词典识字、解词,做练习册51页第一、二题,用红笔订正
3、把生字词在作业本上抄二遍
4、用简要的语言叙述“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并说说对标题中“决战”二字的理解(练习一)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的小标题有何特点,采用列小标题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做练习册52页第三题,用红笔订正
三、阅读课文,体味和推敲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做课后练习二
四、延伸:
1、读《读本》47课和48课,积累词语,做思考题,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附:
有关资料: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可是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到了20世纪才得以逐步实现。继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号”绕地球运行14圈,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完整回收后.2001年1月16日土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又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课文简析:
本文是报道“神舟二号”回收过程的的一篇通讯,全文除开头以外,根据回收的主要阶段,安排四个部分。
文章的开头,首先概括叙述了所报道的主要事件,交代了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强调了“成功着陆”。然后补充说明了飞船在天空飞行的时间。最后一句点明本篇通讯所要着重报道的主要内容,领起全文。
这篇通讯报道了我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经过,表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稳步走向成熟和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
通过时空的巧妙结合组织结构,是这篇通讯最显著的特点。文章总体以时间为序,按照飞船返回的操作过程报道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又突出写几个关键的阶段。这样可以把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用不很长的笔墨写得很完整很清楚,也突出了“决战”的几个主要方面。巧妙的是,作者在按照时间顺序、按事件过程组织材料的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变换着空间,使时间和空间达到了和谐自然的结合。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到南大西洋海域的“远望三号船,再到内蒙古大草原飞船着陆场,每一个重要阶段,写一个重要的地点,这样的组合最大可能地报道了飞船返回过程中的全方位的内容。
说明和叙述等表达方式的自然结合,也是本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篇通讯报道的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内容多,头绪复杂,又涉及到许多专门的知识,要报道好很不容易,不仅要有非常合理的结构,对表达方式的要求也很高。本文把叙述、说明、议论和描写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效果十分理想。如“飞船返回”这一部分,开头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夜景的描写,在“飞船进入黑障区”以后,是对“地面与飞船”失去联系原因的说明,接下去又是对有关情况的叙述,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又是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运用得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尤其是,作为一篇通讯,说明的运用很有特点,很好地为内容服务,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
飞船的回收,首先要将其椭圆的轨道调整距地球表面340千米高的圆轨道上,并始终维持这样的轨道;当飞船飞行完规定的时间和飞行到规定的地点时,由在预定海域等待的航天测量船向飞船发有关指令和数据,调整飞船的飞行姿态,使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
飞船返回的整个过程是人和科学技术的决战,是人和宇宙空间的决战在整个过程中每秒钟都充满着失败的危险,只有驾驭了最尖端的航天技术。才能在这个决战中取胜,只有高度协调的集体,才能在这个决战中赢得胜利。
第二题:
1.“在太空中飞行”,限制了说明的对象,使说明更准确;“有可能”说明不是必然的,而且相差的程度也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2.“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说明后边结论的依据来源,既更准确,也更可靠。
3、“按预定计划”,说明飞船的飞行是正常的,是计划之中的。
知能达标训练
一、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 ) tuǒ 圆 (2)浩hàn ( ) (3)bù( ) 署 (4)bù ( )阵
(5)围绕 ( ) (6)调 ( ) 度 (7)瞬 ( ) 时 (8)遨( )游
二、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椭圆( ) 2.步骤( ) 3、衰减( ) 4.浩瀚( )
5.疲乏( ) 6、屏障(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1.整个飞船着陆场一片寂静,各种跟踪测量设备翘首以侍,时刻准备捕获目标。
( )一一
2.返回舱表面与大气层剧烈磨擦,产生等离子层。 ( )—
3.连续多日测量跟踪,测控人员尽管非常疲乏,但始终斗志昂扬[注: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 )—
[1] [2] 下一页
四、语言的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下列各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刚进入夜晚,但夜幕已将大草原罩得严严实实·,严寒仿佛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冻成了坚冰。 ( )
2.当飞船飞临南大西洋预定海域上空时,“远望三号”将向飞船发送返回控制等一系列
关键指令。 ( )
3.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
轨道上飞行。 ( )
4.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声春雷! ( )
5.这是贯彻独立自主[注: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自力更生[注: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方针的结果,也是参加这次试验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
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的结果。 ( )
五、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1.中心调度指挥员下达了变轨。
2.严寒仿佛已经将要把天地间的—切都冻成坚冰。
3.指挥中心负责同志研究并听取了试验场科技人员的汇报。
4.人们热烈地期盼着第一艘载人飞船胜利凯旋归来。
六、下面的短文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1.由于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透明传输测控技术。
2.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飞船的近地点高度由200千米抬高到340千米,成功地进入了圆轨道。
3.指令通过相关测控站点的测控设备直接传给飞船,前后只用于两秒钟。
4.接到指令后,飞船上的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
a.1 4 3 2 b.1 4 2
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换成括号内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1)虽然刚进入夜晚,但夜幕已将大草原罩(盖)得严严实实,严寒仿佛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冻成了坚冰。
(2)“神舟二号”飞船自从变轨后,又以圆轨道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31圈,轨道高度在飞行中逐渐出现衰减(衰竭)
八、选择形近字填空(幕、暮、蓦、慕)。
朝令( )改 ( )天席地 ( )名而来 日( )途穷
九、下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飞行。在“神舟二号”飞船飞行全过程中,要进行无数次轨道维持。
b.本文的正副标题齐全,其中“决战太空”为正标题,“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纪实”为副标题。
c.返回舱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能产生离子,形成电磁屏蔽,致使地面与飞船失去联系。
d.本文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过程,语言准确、明白,层次清楚。
十、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与此同时,船载其他各测量通信设备也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2)接到指令后,飞船上的发动机一次点火成功,在发动机的推动作用下,飞船的近地点高度由200千米抬高到340千米,成功地进入了圆轨道。
十一、简答题
1.你知道无人飞船和运载火箭有什么不同吗?
2、写无人飞船测控和回收成功突出了什么?
3.当你看到祖国高科技迅速发展和巨大威力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阅读理解
(一)
阅读课文第一段,筛选出有效信息,将这篇新闻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字)
北京时间
一句话新闻:
(二)
“发现目标”人们纷纷① (a拥、b挤)上甲板,目不转睛[注: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地向船队西北上空望去。不一会儿,一个亮点②(c穿、d钻)出云层,③(e拉、f拖)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海域飞来。亮点越来越大,在距离海面还有几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舱,自动从火箭头部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徐徐④ (g坠、h飘)落洋面。火箭头部则“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仪器舱落水时,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1
1.文中的横线处所填的词应该是( )
a.①a ②d ③f ④h b.①a ②d ③e ④h
c.①b ②d ③e ④c d.①b ②c ③e ④c
2.本段文字从全文的结构上看属发射过程的 ① ,为了体现通讯的生动形象性,本段文字用了不少笔墨进行 ② 。
a、①发射顺利 ②描写 b、①飞行正常 ②议论
c、①准确溅落 ②描写 d、①准确溅落 ②记叙
3、加波浪线句子中的“预定海域”也可改成“海面”,但二者相比较,可看出原句突出体现了 。
4、最后一句“仪器舱落水时……好看极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准确说一说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 )。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