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评价
黔 之 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2、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注: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的,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一、课前预习,完成以下作业
文体知识、字词句
1、《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
2、《黔之驴》选自____ ,作者___ _____ ,字______
____代文学家,因是河东人,世称﹝ ﹞。因是官至柳州刺史,又称( )。
3、唐朝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 好事者 庞然大物 远遁
憖憖然 窥 之 虎大骇 稍近益狎
跳踉大 阚 以为且噬己也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船载以入 (2) 至则无可用 (3) 放之山下 (4)有好事者 (5) 虎见之 (6)庞然 (7) 蔽林间窥之 (8) 稍出近之 (9) 憖憖然
二.课堂研讨
(一)十分钟时间背诵课文,整体感知
(二)课堂师生共研讨,翻译下列句子。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3.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4.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巩固
1.哪句话说明了运驴的人是个好事者?
______________
2.文中介绍了驴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对驴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完成以下作业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虎大骇_______(2)远遁_______(3)甚恐_______
(4)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5)然往来视之______ ______
(6)觉无异能者_____ _ ____ __ ____ __ ____ __
[1] [2] [3] 下一页
(7)益习其声______ ______ (8)终不敢搏______
(9)稍近益狎______ ______ (10)驴不胜怒______
(11)荡倚冲冒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2)蹄之______ (13)虎因喜______ (14)计之曰______ (15)技止此耳______ (16)因跳踉大 阚______ ______
(17)尽其肉______ (18)乃去______
(二)思考以下问题以备课上回答
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写出表明老虎的心理的词语,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畏驴到食驴过程中虎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_——_________——技止此耳 。(学生回答)
二.课堂师生共研讨,
(一)齐背第二部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3.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
译文:_______________
4.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5.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
6. 因跳踉大 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探讨
1、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师生研讨,教师明确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指明学生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巩固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古今意义
(1)稍出近之,古义: 今义:
(2)技止此耳,古义: 今义:
(3)乃去,古义: 今义:
2.解释下列“之”的意思
(1)黔之驴 (2)蹄之
(3)放之山下 (4)稍出近之
(5)计之曰 (6)蔽林间窥之
3.在下面句子括号内补出省略的成分
(1)有好事者船载( )以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 ( )至则无可用
(3) ( )放之山下
(4) 慭慭然,( )莫相知
4.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 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
d. 驴不胜怒蹄之。
5.《黔之驴》这篇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来揭示本文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驴的角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对上下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和驴子的外强中干。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注: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的敌人吓倒,而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c.文章对虎略做介绍,却对驴着力描写。
d.“黔驴技穷[注: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庞然大物”等成语出自此文。
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