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中学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课时
六.自我检测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8分)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绺(lǐu)
b.剔透(tī)
c.确凿(záo)
d.面面相觑(qū)倏忽(shū)
2.选词填空(将所选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①称赞它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也是公众生活与艺术
②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
③似乎我们已在月里,那月桂
④我们便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励志活动,给全校同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b.植树节期间,全国各地青少年纷纷行动起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大地母亲添绿。
c.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刻苦勤奋。
d.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为挨打哭。
4.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老人血气方刚,和蔼可亲[注: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没几天我们便和他成了忘年交。
b.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小明无论在什么场合说话都咬文嚼字,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d.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虚张声势,让大家树立起信心来。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叙写,反映了儿童生活的情趣,含蓄地表达了对旧式教育的否定态度。
b.《三颗枸杞豆》这篇散文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认准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注: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地追求,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注: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悔恨终生。
c.《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作品,写的是一个年仅九岁但颇有男子汉魅力的小孩,启示人们不能以貌取人[注: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小看孩子。
d.《柳叶儿》是宋学孟回忆饥荒岁月往事的文章,以柳叶儿为线索,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6.下列各句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
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d.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7.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2分)
错别字
改
方正质朴 人迹罕致
摄手摄脚 神情咀丧
8.默写下列名句。(5分)
(1)
(2)路曼曼其修远兮,
(3)
(4)桃李不言,
(5)横眉冷对千夫指,
9.发挥想像,在横线上填一个四字短语(任选三个)。(3分)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
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
中年是一座山,气势磅礴[注: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老年是一杯茶,茶香四溢,
10.名著阅读。(4分)
《童年》是初中三年中必读的八部长篇文学名著之一。你一定读过了吧,请填全下面
空格吧。
(1)《童年》是
(2)《童年》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
11.口语交际(2分)。
丘吉尔的机智和幽默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让人给丘吉尔送去两张戏票和一张便条,便条上面“客气”地写道:“来看的戏吧。如果你有朋友,就请带一个人来。”他这话暗讽丘吉尔树敌太多,交友太少。丘吉尔心知肚明,回复时也打趣道:“
想一想:丘吉尔当时是怎样回复肖伯纳
[1] [2] [3] [4] [5] [6] 下一页
的?
12.综合性学习(10分)
(1)撰写这次活动的开场白。(3分)
要求:必须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能够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开场白:
(2)请从下列作品中给大家推荐一部,并写出推荐理由。(60字以内)(3分)
《繁星·春水》
你要推荐的作品是:
推荐的理由是:
(3)简要介绍你的读书经验。(2分)
(4)假设作家王安忆、贾平凹来到活动现场接受采访,请你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采访他们,并请你拟写出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
问题①:
问题②: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鉴赏诗歌。(4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结合诗题,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
1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二)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15~19题。(15分)
15.文言词汇——我能给下面划线的字释义。(3分)
①见两小儿辩斗(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
⑤孔子不能决也(
16.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文: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17.内容理解——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4分)
观点一:
依据是:
观点二:
依据是:
18.问题探究——“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2分)
我的探究:
19.情感态度——两小儿一凭视觉、一凭触觉来判断太阳的大小,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错误?(2分)
我的认识: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答20~26题。(17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0.填补文中所缺的词语。(4分)
2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22.这段文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三种写景顺序互相交织而又井然有序[注: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这三种顺序是:(3分)
(1)从结构上看;由整体到
(2)从对象上看,由
(3)从位置上看:由
23.选文中写了哪四件趣事?(4分)
①
24.画浪线句①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2分)
25.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②可以看出“我”的哪些特点?(2分)
26.对第一段中加粗词语用法理解正确的是(2分)(
a.“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说园里的景物不值得多说,只有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才有趣味。
b.是说百草园的景色美不胜收[注: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所以不必多说了,只选有趣的写出来。
c.作者用“不必说”与“单是”形成对比,突出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最有乐趣。
d.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的“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经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注: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27~32题。(12分)
答:
答:长①:
29.“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2分)
答:
30.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2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
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
31.“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32.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2分)
答: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33~37题。(14分)
33.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3分)
称谓:
34.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答: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3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2分)
答:
36.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
37.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三.作文。(50分)
请你以“回味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