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12
[标签: ]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写法。体会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归纳几种常见句式。 3、了解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笔墨清新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
一、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于是迁居至嘉定(今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他博览群书[注: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七子、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被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他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他的著作辑为《震川先生全集》,计四十卷。 2、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至于其得名的由来,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说言其窄小,如项颈之间。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注: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点击下载本文件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