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镇江市江南 华俊萍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应该利用宝贵的45分钟向学生传授些什么?以阅读理解复习为例,一节课是否就是让学生做练习,然后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所做的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呢?疯狂的题海战术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这样做是不是太被动了?怎样做才能变这种变动为主动呢?这是我常常反思的一些问题。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必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学生自初三以来,要他们坚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点评作者的语言运用,可以是分析文章结构、情节。可以是自我感悟等等。其实阅读理解方面的考查就是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是否读懂,是否切透。也就是说认真阅读材料绝对是答题的前提。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则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因而我在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的基础上,上了这样的一节课。以记叙文为例,总结归纳给学生一些方法,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提高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1、 从我们写阅读笔记的经验以及我们对现代文阅读文阅读理解的要求看,一篇文章拿到手,要弄懂三个问题?
(1) 写了什么?(其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方面的问题。这是阅读理解中常考的一项内容。)
(2) 为什么写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写作背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的问题。)
(3) 怎么写的?(这一内容内涵最为丰富,学生根据所做阅读笔记的经验自己加以总结)
拿出发给大家的文章。
2、师提示:(1)写了什么,其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方面的问题。
[1] [2] [3] 下一页
生述。
(2)为什么写,应该是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写作背景,结合文章的
思想感情。
学生谈《幸福铃声》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3)怎么写的,内涵最为丰富,也是中考阅读理解题中涉及较多的。
根据我们常做阅读笔记的经验,你发现“怎么写”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揣摩?
3、学生讨论并归纳
4、教师出示:
语言运用方面:
准确、精当的用词及其作用
细致、生动的描写句及其作用
精妙、贴切、生动的修辞句及其表达效果
富有韵律、节奏美的佳句
富有深刻而精辟内涵的句子(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及其理解
结构、情节方面:
记叙文的情节、线索的了解
总领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过渡句
照应句
设置悬念及解开悬念处
总结句
文章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想像、联想、象征、侧面烘托、夸张、讽刺等
……
二、示例并探讨解题方法:
能否读懂一篇文章,很好地解答问题,关键在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文章的写作方法,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下面我们就从文章怎么写的方面举些例子,寻找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与规律。
学生就文章举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比单纯的以习题去考他们更自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探讨解决方法与规律(师生共同探讨,以师讲授为主,结全自己理解整理出方法与规律。)
三、课堂小结:
很多同学和家长问,老师,阅读理解题是考试时经常失分的题目,那么,有解答阅读理解题时有没有什么绝窍和技巧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有没有什么技巧呢?如果非要说有说技巧的话,那么最大的技巧应该是读文章。用心读文章是前提。平时阅读一如继往坚持写阅读笔记,培养阅读感悟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此外,读透文章,阅读有独到的感悟,主观的感受,用心与作者交流。
其次,善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的认真思考,。
最后,结合题目,善于表达。
总之一句话,学无定法,我们要善于灵法运用。
(总结整节课,这种阅读理解方法的传授非但能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并从根本上养成学生定心动脑读文章的习惯,对平时阅读文章也有相当的指导价值,对学生终身读书学习也是大有裨益[注: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的。)
四、作业:
阅读《鸟是树的花朵》,完成阅读笔记。(实际操作练习)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