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
(一 ).预习
(1)注音
怒号( )三重( )布衾( ) 大庇( ) 突兀( )
(2)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 ) 三重茅( ) 洒( ) 冒( ) 忍能( ) 见( )
俄顷( ) 漠漠( ) 向昏黑( ) 衾( ) 寒士( )
丧乱( ) 何由彻( ) 突兀( )
(二)、解释多义词的意义。
1.高( )者挂罥长林梢,牛困人饥日已高( ),劳苦功高[注: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
如此轻辞天子非高( )也,势薄也
2.安( )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 )如山。安( )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秋天漠漠向( )昏黑。又北向( ),不能得日向(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 )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三)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1)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 2)、写作背景(略)
1.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3.检查自读情况
三.展示提升
1.参看注释,疏通文意
2. 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3. 集体背诵诗歌。
四.拓展探究
(1)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3) 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
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注: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五、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