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2
[标签: ]
课题: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课型:研讨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自己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一、初读: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重点字词。
二、再读,整体感知: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注: 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三、细读,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注: 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振聋发聩[注: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的力量。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
五、课后拓展学习: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