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讲学稿
执笔:黄贵鹏
时间:2009年12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轩榭( )重峦( ) 叠嶂( ) 丘壑( )嶙峋( )( )
池沼( )斟酌( )镂空( )蔷薇( )着眼( )称心( )
2、用“——”标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玲珑 自出新裁 标本 鉴赏 珠光宝气[注: 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因地治宜
琢摩 重峦叠嶂[注: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败笔 雷同 俯抑生姿 任其自然
3、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欣赏 鉴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美术 图案)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 依靠 依傍)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忽略 忽视),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美。(图画 图案)
(6)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闲适 舒适)
4、阅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写的是苏州园林的何种景致。
(一)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答:
(二)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答:
5、下面句子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注: 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被责令限期整改。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注: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注: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d、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6、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二、 学习过程:
一. 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做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b。配合 映衬 层次 布局
c.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d。配合 层次 布局 映衬
2.给第二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3.本段文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
4.本段中“败笔”的意思是( )
a.指图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b。指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语句。
c.指浏览者审美情趣上的失误。 d。指园林设计和修建上的失误。
5.“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和“愿望”分别指什么?
6.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特点?请摘引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7.用横线标出每段的中心句。
第一段:
第二段:
8.对加点部分说明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据说”反映语言的严密。 b。“多少”点明影响的程度,语言准确。
c.“似乎”表明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 d。“唯”,“决不容许”与“务必”相照应。
9.横线中选择哪种说法更好,在括号内打勾,并说明理由。
①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 ②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1] [2] [3] 下一页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变换划线的句子(每一个人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使语气更加肯定。
11.第二段末尾一句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
①这两段是总分关系。( ) ②这两段是全文的总说部分。( )
二. 阅读第三做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
a.苏州园林 b。苏州园林的布局 c。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
d。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a.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 b。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c.园林是美术画,不是图案画。d。我国古代苏州园林的建筑。
3.这段文字说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文段中划分层次,并简括层意。
(以上为1997年哈尔滨中考题)
5.文中加点的“绝大部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
6.从文中看,美术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四节做题
1.在文中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构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5.“阅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邱壑”的注音是________。
6.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句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句至11句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从现象到本质 b。空间顺序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概括到具体
8.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9.上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0.构成苏州园林池沼图画美的主要因素是( )
a.引用活水,形成河道,河上有桥,岸边有石。
b.引水凿河,巧设桥梁,石岸花草,鱼戏莲叶。
c.池沼宽敞,河岸高低,任其自然。
d.桥梁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11.用横线划出本段文字中突出表现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一句话。
答:
1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是否能交换?为什么?
答:
13.文中“:”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4.“鱼戏莲叶间”出自_____________
15.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
16.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 )
a.讲究艺术性,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 b。既是艺术也是技术,设计十分精当。
c.设计者和匠师阅历丰富,技艺高超。 d。使浏览者忘却苏州园林。
17.苏州园林中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第五段做题.
1.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b.这段文字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的.c.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举例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的说明方法.
d.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藤萝.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
(以上是2002年益阳巿中考题)
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这段中是具体指怎样的景象?
答:
5.这段文字节选自《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体裁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_.
6."嶙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8.下面是对上文的分析,请将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各句后的括号里.
a.描写作正面说明 b.举例说明 c.提出说明分析重点 d.描写议论作反面说明
1( )2( )3( )4( )
9.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0.第5句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寂寞",愿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______"的意思.
12.第4句中"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
13.请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代替"不感到寂寞"(要求通顺且保持愿意)
14.有人认为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没有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第七节做题.
1.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2.用"//"给文段分层: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4."诸如"一词的意思是:
< 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略 2、自出心裁[注: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因地制宜[注: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琢磨俯仰生姿 3、鉴赏 艺术、技术 图案、美术 依傍 忽略 图画 闲适 4、(一)假山,(二)“荷叶”或“鱼戏莲叶图”5、a6、d
答案:
二.
1.c 2。d 3。打比方 4。d 5。略
6.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第一段: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二段: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8.c 9。②(v)强调了了苏州园林。
10.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11.引用 举例说明 12.①(v)②(v)
二.
1.b 2.b 3.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4.……//这是为什么? 第一层说特点;第二层求原因。
5.不可以。因为“绝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古代的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户对称的只是一部分,如果去掉“绝大部分”就变成全部对称的意思,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所以不能删去。
6.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三.
1.邱壑 雷同 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4.c
5.社会经验 qiū hè 6.略 7.d 8.c 9.举例子 分类别 引用 10.b
11.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2.不能交换.因“艺术”不等于“技术”,“艺术”需要“技术”,层次比“技术”高。
13.解释说明 14.《汉乐府·江南》 15.a 16.a
17.安排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四.
1.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 2.c
3.a 4.树色单一(或没有绿色),花儿不开.
5.说明文 叶圣陶 6.突兀的样子 7.略
8.1-c 23-a 4-d 5-b 9.a 10.举例子,打比方 11.单调
12.追求自然美 13.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或生机勃勃
14.这里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美的特征
五.
1.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1//234//5
3.举例子
4.举例用语,放在所举例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