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教学设计
郭家庄九年制学校 史永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4.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表达的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显屏风组图)学生初步感受屏风之美,并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谈生活中的屏。
3、解题。说“屏”:可理解为谈屏,介绍屏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了解作者。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2、学习生词。
3、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来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三、品读分析,体会情感。
1、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是从哪三方面介绍屏的?
(屏显) 作用 分类 设置
2、找出相应的段落品读,深入了解屏风。
(屏显) (1)作用:阻挡视线、艺术点缀、挡风
(2)分类(按建造材料及华丽程度):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设置:依场合,因地制宜[注: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分析开头与结尾内容。
(1)先写自己对屏的感受,然后指出屏的特点;
(2)交待写作目的,表达(屏显)喜爱与期盼之情。
4、小结(结构及顺序两方面)。
四、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色。(屏显下列句子)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引用)
2、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举例子)
3、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作比较)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分类别)
五、总结。
1、内容、结构、写法方面总结。 2、再次欣赏图片,激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