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谌文芳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寒噤、阴惨、仄歪、转弯抹角[注: 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张皇失措[注: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等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梗概,培养速读文章内容并概括文章的能力。
3、 理解和分析人物性格,并学习用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 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表达的民族精神。
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内涵。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展示课题
二、 明确目标
三、 检查预习
四、 初读、理清情节
a、 补充文学常识:小说三要素
b、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明确: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找到队伍的故事。
五、 再读、评析人物
(一) 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a、 确定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背景。
b、 补充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学生 举例)
c、 用“老头子是一个 的人”句式评价人物。
d、明确老头子性格核心:过于自尊和自信。
(二) 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a、 在文中找到最能反映老头子“过分自尊和自信”的语句,结合小说情节和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
b、 交流:老头子身上,还有些别的什么品质?
c、 总结(用四字短语概括)
老头子是一个自尊自信、机智勇敢、爱憎分明[注: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的老英雄。
六、 悟读、理解主题
文中对老头子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文章还刻画了哪些值得敬佩、歌颂的形象?(讨论、交流)
[1] [2] 下一页
总结明确: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七、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在线()
文中“老头子”身上,凝聚着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假如“老头子”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给“老头子”也写一段颁奖词。
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堪称无怨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气。他像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丁晓兵的颁奖词
(明确颁奖词的写作要点:概述事迹,评论功绩,饱含深情。)
八、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到了一位老当益壮[注: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的抗日英雄的形象,我们也学到了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将它们运用在语文学习中,你会有更大收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