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自然》学案
——断片
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注: 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曾经有人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得到的却是抚不平的创
伤。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我们今天应做的。
作者简介
预习参考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是德国“狂飘突进”运动的中坚。1775年至1786年,他想改良现实社会,“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1974年与席勒交往后,他的思想和创作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1775-1828)。《少年维特之烦恼》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郭沫若译成中文。
补充注释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秘府]宫廷中收藏图书秘籍的地方。
[漩涡(xuán wō)]同“旋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比喻牵累人的事情。
[终古]久远,永远。
[倚傍]依傍。这里指摹仿。
[隅(yú)]角落。靠边沿的地方。
[窥探(kuī)]暗中察看。
[诅咒(zǔzhòu )]原指祈祷鬼神加获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步履安详]行走稳重,从容不迫[注: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啜(chuò )]喝。
[黏(nián)]附黏性的东西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餍(yàn)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满足(多指私欲)。
[偎搂(wē¡lǒu)]亲热地搂抱。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荫庇(yìn bì)]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整体感悟
[蕴藉(yùn j¡è)](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初读感受 歌德的《自然》用散文诗的形式,富有诗意的语言,与自然进行了心灵的交流,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试说说你初读本文的感受。
甲生:自然是有生命的,她是在不停地沿着其万古不易的律法发展,她是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改变自然,不能超越自然。
乙生:本文是一篇极富哲理性的散文,语言深邃富有哲理性,行文简短流畅,行若流水。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8):告诉我们,自然环绕并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她按照她的律法,没有顷刻间歇,永远迁化。
第二部分(9-1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自然和每个人都友善地游戏——谁安心追随她,她便用母爱荫庇他,反之,便如暴君般责罚他。
第三部分(14-19):一切生物都在“不息的动”中,生死交替,新陈代谢,维持着世界的新生。
第四部分(20-28):自然是万有而万能的,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人天合一。
主题思想 自然是有生命的,她在永不停息地变化、流动,像母亲一样创造并制约着一切生命,因此整个自然界是和谐的、完善的。这正约束着人类,善待生灵,敬畏生命,保护自然。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让我们深情地注视这大自然的美景,深情地注视这生机勃发的生命之象,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才有可能真正地热爱我们自己。热爱自然,走近自然,享受自然,人类会更高贵。
文章品读
①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它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它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把我们卷进她的旋涡圈里,挟着我们奔驰直到倦了,我们脱出她的怀抱。
②她永远创造新的形体;现在有的,从前不曾有的,曾经出现的,将永远不再来;万象皆新,又终古如斯。
③我们生活在她怀里,对于她永远是生客。她不断地对我们说话,又始终不把她的秘密宣示给我们。我们不断的影响她,又不能对他有丝毫把握。
④她里面得一切都仿佛是为产生个人而设的,她对于个人又漠不关怀。她永远建设,永远破坏,她的工场却永远不可即。
⑤她在无数儿女的身上活着,但是她,那母亲,在哪里呢?她是至高无上[注: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的艺术家;把极单纯的原料划为种种宏伟的对照,毫不着力便达到极端美满和极端准确的精密,永远用一种柔和的轻妙描画出来。她每件作品都各具心裁,每个现象的构思都一空倚傍,可是这万象只是一体。
⑥她给我们一出戏看,她自己也看见吗?我们不知道;可是她正为我们表演的,为了站在一隅的我们。
⑦她里面永远有着生命,变化,流动,可是她丝毫不见进展。她永远迁化,没有顷刻间歇。她不知有静止,她诅咒固定。她像是灵活的。她的步履安详,她的例外稀有,她的律法万古不易。
⑧她自始就在思索而且无时不在沉思,并不照人类的想法而照自然的想法。她为自己保留了一种特殊而普遍的思维秘诀,这秘诀是没有人能窥探的。
[段解] 告诉我们,自然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她按照她的律法,没有顷刻间歇,永远迁化。
[鉴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自然不是永恒的,她有着生命、变化、流动,她永远迁化,没有顷刻间歇,她的律法万古不易。她自始就在思索而且无时不在沉思,而且是照自然的想法,而这正是人类所无法窥探的。
⑨一切人都在她里面,她也在一切人里面。她和每个人都很友善的游戏;你越胜她,她也越喜欢。他对许多人动作的那么神秘,她们还不曾发觉,他已经做完了。
⑩即反自然也是自然。谁不到处看见她,便无处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她。
⑾她爱自己,而且借无数的心和眼永远黏附着自己。她尽量发展她的潜力以享受自己。不断地,她诞生无数新的爱侣,永远无餍足地去表达自己。
⑿她在幻想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它就把它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⒀她有无数的儿女,无论对谁都不会吝啬;可是她有些骄子,对他们特别慷慨而且牺牲极大。一切伟大的,她都用来爱护荫庇他。
[段解]自然和每个人都友善地游戏——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她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她,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鉴赏]自然像一位母亲,她有博大、公正的胸襟,对一切生命都是如此。但她力量无边,对那些无视自然规律、任意践踏自然的人,便如暴君一样责罚他;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她便特别慷慨而且牺牲极大,用一切爱来荫庇他。
⒁她使她的生物从空虚中溅涌出来,却不对它们说从哪里来或往哪里去,它们尽管走就得了。只有她认路。
⒂她行事有许多方法,可是没有一条是用旧了的,它们永远奏效而且变化多端[注: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⒃她所演的戏永远创造新的观众。生是她最美妙的发明,死是她用以获得无数的生的技术。
⒄她用黑暗的幕裹住人,却不断地推他走向光明走,她把他坠向地面,使他变成懒惰和沉重,又不断的摇他使他站起来。
⒅她给我们许多需要,因为她爱动。那真是奇迹:用这么少的东西便可以产生这不息的动。一切需要都是恩惠;很快满足,立刻又再起来。她再给一个吗?那又是一个快乐的新源泉,但是很快她又恢复均衡了。
⒆她刻刻都在奔赴最远的途程,又刻刻都达到目标。
[段解]一切生物都在“不息的动”中,生死交替,新陈代谢,维持着世界的新生。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鉴赏]自然用永远奏效且变幻多端地方法创造着新的生命。“生是她最美妙的发明,死是她用以获得无数的生的技术。”“她刻刻都在奔赴最远的途程,又刻刻都达到目标。”
⒇她是一切虚幻中之虚幻,可是并非对我们;对我们,她把自己变成了一切要素中之要素。
(21)她任每个儿童把她打扮,每个疯子把她批判。万千个漠不关心[注: 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的人一无所见地把她践踏,无论什么都使她快乐,无论谁都使她满足。
(22)你违背她的律法时在附从她;企图反抗她时也在和她合作。
(23)无论她给什么都是恩惠,因为她先使变为必需的。她故意延迟,使人渴望她;特别赶快,使人不讨厌她。
(24)她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可是她创造无数的语言和心,借以感受和说话。
(25)她的王冕是爱,单是由爱你可以接近她。她在众生中树起无数的藩篱,又把它们全数吸收在一起。你只要在爱怀里啜一口,她便慰解了你充满忧愁的一生。
(26)她是万有。她自赏自罚,自乐又自苦。她是粗暴而温和,可爱又可怕,无力却又全能。一切都永远在那里,在她身上,她不知有过去和未来。现在对于她是永久。她是慈善的。我赞美她的一切事功。她是明慧而蕴藉的,除非她心甘情愿[注: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你不能从她那里强取一些儿解释,或剥夺一件礼物。她是机巧的,可是全出于善意;最好你不要发觉她的机巧。
(27)她是整体却又始终不完成。她对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特殊的形象出现。她躲在万千个名字和称呼底下,却又始终是一样。
(28)她把我放在这世界里;她可以把我从这里带走。她要我怎么样便怎么样。她决不会憎恶她手造的生物。解说她的并不是我。不,无论真假,一切都是她说的,一切功过都归于她。
[段解]自然是万有而万能的,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人天合一。
[鉴赏]。自然是万能的。她虽然没有语言和文字,可是她创造了无数的语言和心声,借以说话和感受。她的王冕是爱,你只要在爱怀里啜一口,她便慰解了你充满着忧愁的一生。
自然是万有的。她自赏自罚,自乐又自苦;她粗暴而温和,可爱而可怕;她慈善、明慧、蕴藉、机巧……世界的一切都是她说了算,一切都归功于她。
人与自然应是和谐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欣赏自然,享受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便是人类的重任。史怀哲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注: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其实,不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靓点点击
作品的体裁应界定为散文诗,构思独特,思路开阔,行文酣畅,自然为文,读来能感受到大家笔下小品文的无穷魅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清丽自然,委婉细腻,读来如倾听如歌的行板,又像倾听大提琴空灵的泛音,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体验拓展
请你对下列一位环境学家的说法,畅谈看法。
“人类如果再不珍惜自然资源,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甲生:当人们享受着自然给予的物质财富时,当人们沉醉在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快乐时,人类是否想到与我们朝夕相处[注: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的自然正在变成什么样子?……为人类鼠目寸光[注: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行为换来的是大自然对人类无情的惩罚,付出的是沉重的代价。
乙生:不是“人定胜天[注: 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而是“天人合一”,人类“像婴儿一样偎搂在她的怀里享受“她的恩惠”。拯救自然也就是拯救我们人类自己。
师评:地球上不能只剩下人类自己,地球也不只为人类而存在。让我们善待生灵,敬畏生命,崇尚自然,保护自然,才有可能真正地热爱我们自己。
热爱自然,走近自然,享受自然,人类会更高贵。
创新作业
[基础知识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漩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向隅 而泣 诅 咒
窥 探 餍 足 吝啬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ò( )泣 yìn( )庇 蕴jiè ( ) chàng( )然
3、选词填空。
(1)人类在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同时,也不能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忽略、忽视)
(2)中国政府实行了 的财政政策,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稳健、稳重)
(3)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 在整体上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毕竟、终究)
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花艳果鲜的园艺场,成了袁隆平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注: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b、这套书选题虽佳,但编辑水平却甚差,有几本简直有些不忍卒读[注: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c、对那些肆意渲染暴力、色情的所谓网络文学,不能听天由命[注: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必须坚决封杀。
d、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注: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决不答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8分)
a、作为一个单人独享环球采访的摄影记者,我真是经历了不少危险。
b、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五月中旬以前向市高考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
c、为解决白色垃圾堆积成山的问题,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攻关,变
废为利。
d、对一切重大的责任事故,我们都必须严肃对待,一查到底,绝不纵容包庇。
6、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分〉
a、小姑娘告诉我:“她自己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牙湾,看到月牙湾的珠矶,看到无数来自外地的采掘珠宝的客人们。”
b、“谢谢你,”他真诚地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将一事无成[注: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c、“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d、可是,他却猛地把我抱在怀里,也流出了眼泪,不住地点头,连声说着:“好孩子”。台下响起了
一片掌声。
[阅读理解与欣赏]
再次品读《自然——片断》的第五自然段,完成7~9题。
7、下面对(1)句所包含的信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是指自然的力量,“无数儿女”是指世界万物。
b.用母亲与儿女的关系,表现自然的力量创造着世界万物。
c.正如儿女要孝敬父母一样,自然的力量也离不开世界万物。
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自然的伟大力量是无形的,它通过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来。
8、第(2)句冒号后用三个分句集中写了自然如艺术家一般的创造活动,请任选一个分句,将其所表达的意思举例加以说明。
9、“一空倚傍”是什么意思?作者用这个短语强调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大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一一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一一如果只看地图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汊"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俯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注: 形容名气很大。]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兰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 ①叫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的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盛,历历在目[注: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在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是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平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舞",多么清灵俊逸;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但这是江甫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砾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撬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一一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注:①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10、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1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12、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注: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慑人心魄
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4、把下面画线部分改写成形式匀称整齐的句子。(5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的是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朋友的牵挂则可以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时”浓缩了对恋人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
.
15、依据给出的文字,续写一个段落,句式要大体相同。(5分)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答: ,也是人生一笔 的储蓄。这储蓄,
。
答案
1、漩涡(xuán wō) 隅(yú)诅咒(zǔzhòu )窥探(kuī)餍(yàn)足 吝啬(lìn sè)
2、啜泣 荫庇 蕴藉 怅然
3、(1)忽视(2)稳健(3)毕竟
4、a(“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听天由命”,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比喻碰机会或听其自然[注: 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不情之请”,客套话,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是不合情理的要求。)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5、a(b句搭配不当,“向”应改为“到”;c句不合逻辑,“正采取了”无此说法; d句搭配不当,“责任事故”不可“纵容包庇”)
6、c(a项冒号改逗号,去掉引号;b项冒号改逗号;d项去掉冒号)
7、c(“正如儿女要孝敬父母一样”这个比喻把自然与万物的关系曲解了。)
8、(1)把极单纯的原料化为种种极宏伟的对照:如,自然造就了花草树木的美丽形状和精密的各不相同的构造。(3)永远用一种柔和的轻妙描画出来:如,一粒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注: 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每一发展阶段都是缓慢渐变轻柔美妙的。
9、“一空倚傍”,就是全都没有模仿。用这个词,强调自然对每个现象的构思都有独特的创造 ,没有重复,所以“她每件作品都各具心裁”。
10、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的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了行文的线索。
11、(1)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的体察。(2)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的意义。(3)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结不是平空可以想象的。
12、(1)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2)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砍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13、a.e
14(略)
15、读书 获利丰厚是发现未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