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学案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注: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注: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二))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
岂足托乎 兵精足用
7、次:
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8、数:
统兵数万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9、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兼仗父兄之烈 火烈风猛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 备用肃计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 五万兵难卒合
13、略:
略已平矣 助画方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 地方百里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注: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三)一般虚词
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四)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备必喜而从命
事急而不断
2、以:
权以示群下
蒙冲斗舰以千数
挟天子以征四方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余船以次俱进
3、为:
今为君计
为操后患
安能复为之下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9.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判断) 14.豫州虽败于长坂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操军破,必北还. 17.曹公,豺虎也
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9卿欲何言. 20.何以言之.
21.交游士林. 22.欲安所归乎
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裹以帷幕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6.荆州之民附操者.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七.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为汉家除残去秽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赤壁之战》学案(第10页)答案
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禽——擒) 2.五万兵难卒合(卒——猝)
3.顷之,烟炎张天 (炎——焰) 4.雷鼓大震(雷——擂)
二.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国都) 2.备南走(逃跑)
3.致殷勤之意(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内怀犹豫之计(表面上,实际上)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末,尽头;势,力量.)
7.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成,形成) 8.刘琮束手(投降)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战的婉曲说法)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
11.权起更衣(上厕所)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
13.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 14.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注: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5.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和儿女) 16.邂逅不如意(一旦)
17.初一交战(初,刚刚;一,开始) 18.去北军二里余(距离)
19.北军大坏(溃败) 20.北面而事之(面北称臣)
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
1.敬贤礼士 (名作动,以礼相待[注: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使……立)
3.必蹶上将军(使-----受挫) 4.乘犊车,从吏卒(使-----从)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失) 6.可烧而走也(使---走)
7.瑜等率轻锐(形作名,轻装的精锐部队)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交,形作名)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偏僻地居住 ,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使……浮) 11.英雄乐业(意动,以……为乐)
12.备[南]走 ( 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语)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 从水、陆两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状,在江中心)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2.二子不协(和睦) 3.与操有隙(嫌怨)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打算)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 7.如其克谐(能够)(圆满顺利)
8 肃宣权旨(传达)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有交情)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10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 11.权以示群下(给-----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完全) 13.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14今以实校之(核对)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 24.上建旌旗(插)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率领)
(二))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 ( 死亡 动词) 乘犊车,从吏卒,(兵、士卒 名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仓猝 副词)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读书人)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士兵)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打算、想)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抚慰、安抚) 权抚其背曰。(抚摩)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率领)
6、足:
岂足托乎(值得,动词) 兵精足用(充足,动词)
7、次:
引次江北(驻扎,停驻,动词)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名词)
8、数:
统兵数万(数词,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动词)
9、烈:
兼仗父兄之烈(功业,名词) 火烈风猛(大,形容词)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为……服务)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事情、事物)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考虑、打算,动词)备用肃计(计策、谋略,名词)
12、难:
今操芟夷大难(灾难、患难) 五万兵难卒合(困难)
13、略:
略已平矣(大致) 助画方略(策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方才,副词) 地方百里(方圆,名词)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
同舟共济 (过河,渡)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接济帮助)
(三)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等到)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 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 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四)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并列)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
备必喜而从命(修饰连词)
事急而不断(转折连词,却)
2、以:
权以示群下(介词,把)
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
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3、为: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今为君计(替,介词)
为操后患(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同义复用,如果)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我,自己)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动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甚至、竟, 副词)
骑乃得过(才 副词)
乃罢会(于是 连词)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在 介词)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跟 介词)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介词)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2.我,子瑜友也(判断)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 4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5.行将为人所并.(被动) 6.我,子瑜友也.(判断)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判断)(省略)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
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省略)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10.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判断)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
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判断) 14.豫州虽败于长坂.(状语后置)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
16.操军破,必北还.(被动) 17.曹公,豺虎也(.判断)
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定语后置)
19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20.何以言之.(宾语前置
<< 上一页 [21] [22] [23] 下一页
>)
21.交游(于)士林.(省略) 22.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
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判断)
24.裹以帷幕.(状语后置)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26.荆州之民附操者.(定后)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
七.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 上一页 [21] [22] [23] 下一页
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注: 对敌人拼死决战。]。
<< 上一页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