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复习导案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西校区 张庆爱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篮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注: 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傍”通“旁”)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方向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
(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二)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注: 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制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属zhǔ
①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 积善成德[注: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⑥善刀而藏[注: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之。(通“缮”,擦拭)
(二)学生点评、互相补充、完善梳理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三)。你认为本文中还有哪些重要词语?请梳理归纳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梳理。
四)。巩固训练,针对本课复习的重点实虚词,以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拟:模仿 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居住
答案:d 剖析:d项中“居”指担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因驮黄檗人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以精铜铸成 不赂者以赂者丧
参考答案: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
.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剖析:c项中的“羞”与例句用法相同,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剖析: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 剖析: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翻译句子(板演):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方法技巧归纳:
要做好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尤其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留、换、补、删、调、贯。留,即保留原词。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举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五。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08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生板演)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宫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注: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2学宫:学校。3不殊:没死。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过法:逾越法规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街巷村落之中如有不寻常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事情发生,官吏立即就能闻知。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c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解析:
.(本题a项中”欺负“在此为”欺“和”负“两个次,分别是”欺瞒“和”背弃“的意思。)
.(b项两句中的”微“都用在句首,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项前句中的”所“用在动词”疾苦“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后句中的”所“和前面的”为“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c项前句中的”相“为副词”互相“的意思;后句中的”相“为代词,代刘兰芝。d项前句中的”因“为连词,”于是,就“的意思;后句中的”因“为介词,其后省略了”之“,”因此,趁此“的意思。)
.(本题d项中的”亏大化“是”使教化亏损“的意思,应注意”亏“为使动用法,故d项中的理解有误,不符合文意。)
.(本题中①②④句都是延寿理政的具体内容,体现了其特点,故应选。③句为延寿实行新政之后,当地官吏和百姓的适应过程。⑤句是门卒的个人情况。⑥句是门卒向延寿叙述的骑吏误时原因的一部分内容,也不能直接反应延寿的理政特点。)
.(d项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关系,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诉讼锐减并不是因为他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而是因为他崇尚礼仪、赏罚分明[注: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且严于律己。)
思维提升:传记类作品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一般记叙一个人的生平,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人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张衡传》首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重要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和科学成就,尤其是他首创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的政治才干。
因此,我们在考试中遇到传记类的阅读题,首先通读原文,重点弄清文本涉及什么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什么事,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人物事件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作者对笔下的人物的态度、评价怎样,都要留意,边读边划力争在最少的时间捕捉更大量的文本信息,节省了时间,较容易破解出题者设错意向,如有些题目:张冠李戴[注: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时空错位,无中生有[注: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都可以迎刃而解[注: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六。复习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归纳在下面。
附录: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文言知识,对于学生阅读传记类的作品很有帮助,可做分类整理。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 上一页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