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经典的意义;
2.掌握阅读文学经典的方法;
3.理解阅读文学经典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如何阅读经典”的提问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
[1] [2] [3] 下一页
释,初知文意。
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读经典);二是阅读文学经典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在作者看来,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明确:(1)阅读文学经典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巴金语)。因为文学的核心,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惟一目的是陶冶性情,开拓精神空间,获得精神的自由。(2)阅读经典是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经典凝聚了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经典作品以及对它们的阅读代代相传[注: 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3)阅读经典是培养“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的保证。只有用前辈人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滋养下一代,才能提高下一代的精神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造福子孙后代。
2.作者提出了哪些阅读文学经典的方法?
明确:(1)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的感性的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感受和体验。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2)要感悟作品的语言。语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美好的必不可少的方面。语言是有灵性的,只有你认真体会,才会感受到语言的趣味。(3)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精神力量的发现。阅读的魅力就在于对人(他人和自我)的发现。任何别的论述都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阅读的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3.作者所提的观点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作者对文学经典教育作用的强调,对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的迫切之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的激荡的诚挚情感,却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4.课文特点。
明确:(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相比,卡尔维诺显然更在乎从理论的层面为经典概括细致的定义,
四、作业
换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论述不读文学经典的危害。
附:板书设计
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
为什么 怎样读
教育意义──针对性、现实性
上一页 [1] [2] [3]